[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载药的空心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5865.1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1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雷霆;李丽;尹乒;肖涛;刘立宏;吴运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47/42;A61K47/36;A61K47/34;A61K47/32;A61K38/18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空心 缓释微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载药的空心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用缓释微球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乳化交联法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包覆壳层高分子材料,得到以聚苯乙烯微球为核、明胶、海藻酸钠、壳聚糖和聚乳酸为壳的核壳结构微球,再通过四氢呋喃将内核聚苯乙烯微球浸泡溶解除去,将微球交联固化得到了空心缓释微球,再将药物负载于空心结构微球上,大大提高了药物的载药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缓释微球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载药的空心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球作为药物的载体,能够很好的包埋药物、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同时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危害,因此载药微球被广泛研究并应用到医学领域。载药微球的组成形式可以是将微球吸附于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微球中,也可以将药物均匀分布在高分子材料中再形成微球,药物经微球包埋后,在体内缓慢释放,能够起到较长时间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对药效起到了很好的延长作用,同时,降低甚至避免了药物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提高了药物的活性以及利用率。因此具有生物相容性并且容易在体内降解的载药微球已成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给药体系,其制备已经成为近年来缓控释放型药物和靶向药物的研究热点。
作为一种理想的药物载体,应满足以下要求:外观上光滑圆整、粒度均一,性能上要溶胀性好、对于药物的负载量高并且具有缓释作用,同时要满足具有生物降解性、无毒无害等要求。在已有的研究报道中,虽然在微球的制备方法上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但依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微球对药物负载量偏低、载药速度慢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载药的空心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微球药物负载量低、载药速度慢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载药的空心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聚苯乙烯微球和乳化剂加入油相石蜡,将壳层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水后逐滴滴加至油相石蜡中,搅拌乳化后用冰水浴冷却至5℃以下,滴加戊二醛交联0.5-2h,然后加入丙酮,分层过滤后得到实心微球;
其中,壳层高分子材料选自明胶、海藻酸钠、壳聚糖和聚乳酸中的一种,壳层高分子材料与聚苯乙烯微球的质量比为(5-15):1,壳层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水后得到的水溶液的浓度为0.05-0.3g/ml;乳化剂的用量为油相石蜡的2-10%;水油体积比为1:(4-8);戊二醛的加量为1g壳层高分子材料需要0.05-0.1ml的50wt%的戊二醛;
(2)将步骤(1)得到的实心微球在四氢呋喃中浸泡2-6h,用丙酮洗涤后,再在体积比为(4.5-5.5):1的丙酮/水混合液中于2-5℃下浸泡24-25h,洗涤后干燥,制得用于载药的空心缓释微球。
本发明通过软模板法和乳化交联法来制备一种空心缓释微球。具体地:本发明利用乳化交联法预先制备一定粒径大小的聚苯乙烯微球,然后在其表面包覆壳层高分子材料,得到以聚苯乙烯微球为核、明胶、海藻酸钠、壳聚糖和聚乳酸为壳的核壳结构微球,再通过四氢呋喃将内核聚苯乙烯微球浸泡溶解除去,将微球交联固化得到了空心缓释微球,再将药物负载于空心结构微球上,大大提高了药物的载药量。
在选择壳层高分子材料方面,本发明优选为明胶作为包覆聚苯乙烯的壳层。这是由于明胶保留了胶原的化学组成,是由18种氨基酸组成的直链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无毒、无害,与二醛类物质容易发生交联反应而固化,性能比较稳定;而且明胶微球的制备简单,制得的明胶微球粒度均一,形貌较好,是制备药物缓释载体理想选择。
在本发明的步骤(2)中涉及到两次“浸泡”,其作用不同。第一次将制得包覆高分子材料的聚苯乙烯实心微球在四氢呋喃中浸泡,其目的是将聚苯乙烯核溶解,得到空心的高分子壳层,具体可以是明胶空心微球、海藻酸钠空心微球、壳聚糖空心微球或聚乳酸空心微球。第二次将得到的空心微球继续在丙酮/水混合液中浸泡,其目的是在丙酮作用下进行固化,提高空心微球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58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