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聚氰胺/聚氨酯增韧酚醛泡沫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2566.2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7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刘生鹏;万梦秋;许莉莉;孙国锋;熊芸;吴晓宇;丁一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1/30 | 分类号: | C08L61/30;C08L75/04;C08J9/14;C08G12/3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刘洋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酚醛泡沫 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树脂 增韧酚醛泡沫 聚氨酯 游离醛 制备 机械性能 改性酚醛泡沫 聚氨酯泡沫体 表面活性剂 聚氨酯泡沫 胶乳 酚醛树脂 阻燃性能 残留量 发泡剂 固化剂 苯酚 脱模 催化剂 保温 甲醛 按摩 污染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聚氰胺/聚氨酯增韧酚醛泡沫的制备方法。取苯酚与甲醛按摩尔比1:(1.2‑2)混合,在60℃下加入催化剂并保温30min后加入三聚氰胺,升温至75℃‑90℃反应;反应结束后降温至70℃以下,调节pH至7‑9;除去水分得到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树脂,表面活性剂、发泡剂、聚氨酯泡沫体粉末、固化剂混合后在50℃‑70℃环境下发泡后脱模得到改性酚醛泡沫。该方案中的三聚氰胺不仅可以提高酚醛泡沫的阻燃性能还可以与酚醛树脂中的游离醛反应,从而减少了酚醛泡沫中游离醛的残留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聚氨酯泡沫粉末的胶乳则提高了酚醛泡沫的机械性能,使酚醛泡沫拥有了广泛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聚氰胺/聚氨酯增韧酚醛泡沫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酚醛泡沫是价廉物美的轻质绝热材料,它因自身的性能特点被誉为“保温之王”。通过酚醛树脂的分子结构可以看出,酚醛树脂分子中存在着大量的苯环,泡沫体燃烧的时候产生的亚甲基自由基容易被苯环分子吸附,使得泡沫结构含碳量高,物质的挥发减少,从而让酚醛泡沫具有良好的绝热作用。检测结果表明普通的酚醛泡沫的氧指数40在左右,其燃烧性能为B1级,若对其进行改性,其氧指数可达60以上,阻燃等级可以达到A1级。酚醛泡沫除了良好的阻燃效果还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尺寸稳定性。
相对于其他的保温材料而言,传统酚醛泡沫的物理性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同时也有一些缺陷,如粉化掉渣、脆性大和强度低等,这些缺点使其难以大规模推广使用。因此,对酚醛泡沫塑料进行增韧改性,降低其掉渣率和粉化度,提高其机械性能一直是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王耀斌等利用聚氨酯预聚体对酚醛泡沫进行增韧改性,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预聚体的引入明显改善了酚醛泡沫的力学性能,酚醛泡沫的弯曲强度与强度均有所增加。
赵丽斌等用酶解木质素代替部分苯酚,成功研制得到改性酚醛泡沫,结果表明当碱木质素小于30%的苯酚时,其数值的粘度能够达到可发泡性数值的要求,且游离甲醛和苯酚的残余量较低,但碱木质素的替代量增加会导致炮孔不均,机械性能降低,粉化率增大。
李本等将生物油与苯酚、多聚甲醛反应合成了可发性生物油酚醛树脂,以对甲苯磺酸和磷酸为固化剂、石油醚为发泡剂、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发泡温度控制在75℃制备出了综合性能优异的生物油酚醛泡沫塑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酚醛泡沫材料的增韧方法,使得制备的酚醛泡沫阻燃性能与机械性能都得到了提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聚氰胺/聚氨酯泡沫增韧酚醛泡沫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溶化状态的苯酚与甲醛按摩尔比1:(1.2-2)混合并搅拌均匀,在60℃下加入催化剂并保温30min后加入三聚氰胺,升温至75℃-90℃反应60min-210min;反应结束后降温至70℃以下,调节pH至7-9;除去水分得到固含量75-85wt%的可发性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树脂;
2)取可发性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树脂100份,表面活性剂3-8份、发泡剂5-12份、聚氨酯泡沫体粉末1-15份、固化剂8-15份均匀混合后在50℃-70℃环境下发泡30min-60min后脱模得到三聚氰胺/聚氨酯泡沫改性酚醛泡沫。
按上述方案,步骤1中三聚氰胺的用量占苯酚质量的3%-15%。
按上述方案,所用聚氨酯泡沫体粉末为硬质聚氨酯泡沫。
按上述方案,所用表面活性剂为山梨糖醇干、脂肪酸脂类、硅氧烷基环氧杂环共聚物、蓖麻油乙烯氧化物和烷基苯酚聚氧化乙烯醚、聚氧化乙烯甲基硅油、乳化剂OP-7、OP-10;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25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