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航矢量数据的可视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1652.1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9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孙晔;邵胜均;朱举章;郭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航 矢量 数据 可视化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航矢量数据的可视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依据当前地图数据的车道数量确定当前地图数据中包含的各道路的宽度;依据所述当前地图数据中包含的各道路的宽度,确定所述各道路的边界线以及所述边界线的交点;依据所述边界线的交点进行边界裁剪,并依据边界裁剪结果生成所述当前地图数据的可视化结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了更准确的道路宽度的确定方式,并且填补了在导航时做决策的分叉口的图形数据空白,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偏航率,提升了导航的诱导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图导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航矢量数据的可视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地图已经成为人们行前决策的最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而地图中道路的可视化更是给用户的出行带来便利。
目前,道路可视化方案主要有如下三类:1)人工建模,一般可以是采用3DSMAX根据实际场景建模实现实景放大;或者采用几种特定转向制作模型实现模式放大;2)自动化摄影三维建模,该方法是首先利用无人机对真实场景数据进行采集,然后将采集的数据转换成三维模型进行显示;3)现有地图显示方案,主要是根据道路等级来设定宽度,利用相互压盖关系来确定道路之间的分叉效果。
但是,现有的可视化方案均存在如下缺陷:1)人工建模,制作成本太高,需要专业人士制作数据;2)自动化摄影三维建模,需要进行采集数据且采集的数据量特别大、噪点多,处理起来比较复杂;3)现有地图显示方案,由于道路数据以及道路导航显示效果简单粗放,使得用户的偏航率较高。因此,对导航数据的可视化进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导航矢量数据的可视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降低用户的偏航率,提升导航的诱导作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航矢量数据的可视化方法,该方法包括:
依据当前地图数据的车道数量确定当前地图数据中包含的各道路的宽度;
依据所述当前地图数据中包含的各道路的宽度,确定所述各道路的边界线以及所述边界线的交点;
依据所述边界线的交点进行边界裁剪,并依据边界裁剪结果生成所述当前地图数据的可视化结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导航矢量数据的可视化装置,该装置包括:
道路宽度确定模块,用于依据当前地图数据的车道数量确定当前地图数据中包含的各道路的宽度;
线及交点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当前地图数据中包含的各道路的宽度,确定所述各道路的边界线以及所述边界线的交点;
裁剪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边界线的交点进行边界裁剪;
数据可视化模块,用户依据边界裁剪结果生成所述当前地图数据的可视化结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导航矢量数据的可视化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导航矢量数据的可视化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16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