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金护套铁路贯通地线钝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7266.5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3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沈小平;周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2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成运 |
地址: | 21523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回收槽 钝化 出线端 钝化液 支架 端头密封 钝化装置 贯通地线 合金护套 储液箱 回液管 进线端 挥发 钝化过程 管道两端 人体伤害 设备腐蚀 水平设置 吹干器 导流管 供液管 空气污染 连通 铁路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合金护套铁路贯通地线钝化装置,包括储液箱、支架以及支架上水平设置的钝化管道;支架上对应钝化管道两端分别设有进线端液体回收槽和出线端液体回收槽,钝化管道两侧末端都设有端头密封套;出线端液体回收槽内设有与该槽内的端头密封套对应的吹干器;储液箱与钝化管道之间设有供液管和回液管;进线端液体回收槽以及出线端液体回收槽均通过底部设置的导流管与回液管连通。采用本发明创造的装置,钝化过程是将钝化液设置在管道内进行钝化,这样,钝化液就不会四处喷溅在地上或设备上,不会造成地面和设备腐蚀、氧化等现象,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液体的挥发,因此,不会因为钝化液的挥发造成人体伤害及空气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贯通地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合金护套铁路贯通地线钝化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铁路系统的综合接地电缆,合金护套铁路贯通地线具有抗长期震动性能好、耐腐蚀及环保阻燃性能强等特点。而合金护套铁路贯通地线耐腐蚀性能的好坏除了铜合金本身外,还取决于合金护套铁路贯通地线表面的钝化层,它直接决定了合金护套铁路贯通地线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
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采用钝化液通过钝化工艺来提升合金护套铁路贯通地线耐腐蚀性能,该钝化液主要是与铜本身发生强氧化反应和螯合作用,在铜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紧固的金属氧化膜,这层氧化膜能够阻止延缓外界的各种化学腐蚀,达到保护的目的。而钝化层的好坏又取决于钝化装置的好坏。
现有技术中的钝化装置主要是由一水槽和设置在水槽中的导轮组成。整个钝化工艺是将钝化液直接倒入水槽中,再将合金护套铁路贯通地线依次穿过设置在水槽中的导轮上,将合金护套铁路贯通地线浸泡在钝化液中。该钝化装置结构简单,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液体挥发快,一般生产4KM左右的贯通地线后,钝化液钝化效果明显下降,失去对合金护套的保护功能,因此,需立即更换新的钝化液,这将严重增加电缆的制造成本。且这种钝化装置长期处于开放状态,钝化液容易喷溅在地上或设备上,造成地面和设备腐蚀、氧化等现象。另外,钝化液挥发在空气中易对人员造成一定的伤害,对空气造成一定的污染。亟需一种密封性能好、钝化液使用寿命长、能有效提升合金护套铁路贯通地线耐腐蚀性能的钝化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合金护套铁路贯通地线钝化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合金护套铁路贯通地线钝化装置,包括储液箱、支架以及支架上水平设置的钝化管道;所述支架上对应钝化管道两端分别设有进线端液体回收槽和出线端液体回收槽,钝化管道两端分别伸入两侧的液体回收槽内,且在钝化管道两侧末端都设有端头密封套;所述出线端液体回收槽内设有与该槽内的端头密封套对应的吹干器;所述端头密封套内设有刮液胶垫,该刮液胶垫中心设有过线孔;所述进线端液体回收槽上设有进线口,出线端液体回收槽上设有出线口,所述钝化管道中心线处在进线口与出线口二者中心的连线上;所述储液箱与钝化管道之间设有供液管和回液管;所述进线端液体回收槽以及出线端液体回收槽均通过底部设置的导流管与回液管连通;所述供液管上设有供液泵。
进一步,所述供液泵采用磁力泵,在供液泵与储液箱之间设有第一控制阀门。
进一步,所述回液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门,该第二控制阀门设置在回液管上处于钝化管道与导流管之间的部分。
进一步,所述过线孔的孔径小于所钝化贯通地线的直径2-3mm。
进一步,所述钝化管道通过数个固定架安装在支架上,所述固定座包括底座和底座上用于抱紧钝化管道的紧固套。
进一步,所述钝化管道末端设有螺纹结构,所述端头密封套螺纹连接在钝化管道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72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