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6227.3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9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学刚 |
主分类号: | C09K17/14 | 分类号: | C09K17/14;C09K101/00;C09K10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王世权 |
地址: | 40071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性土壤调理剂 土壤酸碱度 土壤有机质 制备 微生物 胶冻样类芽孢杆菌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 解淀粉芽孢杆菌 土壤有益微生物 土壤重金属污染 侧孢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矿物质元素 有机质含量 有效活菌数 有机质 放线菌 有机氮 淀积 菌群 磷钾 吸附 改良 补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改良土壤酸碱度不理想,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不高,不能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的问题。本发明的酸性土壤调理剂,包括碱性有机质和微生物,微生物选自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质含量≥45%,N、P、K总含量≥5%,有效活菌数不少于5亿/g。本发明能有效改善土壤酸碱度;并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补充有机氮磷钾、矿物质元素;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数量;拘溶、吸附、淀积土壤重金属污染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田土壤酸化是集约化农业生产不可避免的结果。不合理施肥造成农田土壤大面积酸化是中国高产高投入农业带来的典型问题。中国农田土壤普遍酸化问题非常严重,南方地区尤为严重。根据2005-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902万个土壤样品测试数据分析显示,与30年前的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全国耕地土壤PH值下降0.13-1.3个单位。其中,我国15%的土壤处于PH4.5-5.5之间,5%的土壤处理PH4.5以下。全国查明PH4.5以下耕地2285万亩,前10位的省份有山东、广东、四川、江西、重庆、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安徽。全国查明PH5.5以下的面积2.26亿亩,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湖南、江西、黑龙江、安徽、广东、四川、湖北、重庆、福建、山东。
土壤酸化不但随着土壤肥力退化,还会引起土壤中重金属活泼性变化。土壤酸化不仅会增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活泼性,同时也会增加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重金属的溶出率,造成重金属元素溶解度增加和迁移。最终被作物吸收,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甚至导致农产品重金属超标。可见,在目前无法大面积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下,选择对重金属污染进行拘溶处理,也不失为一种经济、环保的手段。
现有技术中,改良酸性土壤常用的方法是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直接中和土壤酸性,该方法是改良酸性土壤的传统和有效的方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长期、大量使用石灰会导致土壤板结和营养不平衡,因为石灰仅提供养分钙,而大量的钙会导致土壤镁、钾缺乏以及磷有效性下降。
常见的土壤改良剂,除了上述的矿物类产品以外,还有有机类产品。在我国的有机肥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产品的PH值应在5.0-8.0之间。往往很多产品的实际PH值常常在在5.0-6.0之间,使用后除了补充了有机质以外,对土壤酸性的调节效果不够明显。
因此,提供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能够改良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解决现有技术中改良土壤酸碱度不理想,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不高,不能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酸性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包括碱性有机质和微生物,所述微生物选自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酸性土壤调理剂PH值为7.0-9.0,有机质含量≥45%,N、P、K总含量≥5%,有效活菌数不少于5亿/g。
进一步地,所述酸性土壤调理剂PH值为7.5-8.5。
进一步地,按有效活菌数计,所述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比例为5-25:5-10:4-12:4-8:12-18。
进一步地,按有效活菌数计,所述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比例为20:8:8:6:15。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酸性土壤调理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学刚,未经李学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62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