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效的二氢杨梅素转化为杨梅素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5869.1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6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姚元勇;陈仕学;石宝国;张孟琴;邢明明;卢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仁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311/30 | 分类号: | C07D31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550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氢杨梅素 杨梅素 制备 氢氧化钠水溶液 恒温水浴 圆底烧瓶 转化 磁力搅拌子 二次蒸馏水 生产和加工 乙醇提取物 最大转化率 恒温搅拌 黄色粉末 完全溶解 质量分数 工艺流程 纯白色 乙醇 称取 滴加 藤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的二氢杨梅素转化为杨梅素的制备方法,称取二氢杨梅素0.5‑5.0g,置于配有磁力搅拌子的50‑250mL的圆底烧瓶中,向圆底烧瓶中加入30‑150mL二次蒸馏水和10‑50mL乙醇,恒温水浴35℃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向第二步滴加不同质量分数1%‑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继续恒温搅拌至20‑36h,二氢杨梅素在1%‑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恒温水浴35℃条件下,搅拌20‑36h,反应完毕。该具有高效的二氢杨梅素转化为杨梅素的制备方法,利用藤茶乙醇提取物纯化制备的二氢杨梅素(纯度>98%,纯白色晶体),在1%‑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恒温水浴35℃条件下,搅拌20‑36h,最终得到的杨梅素为黄色粉末,最大转化率可达65.1%,提高了转化率,整个工艺流程简单,生产和加工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杨梅素制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高效的二氢杨梅素转化为杨梅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藤茶属葡萄科蛇葡萄属,学名为显齿蛇葡萄,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并以二氢杨梅素含量最高,杨梅素作为天然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其主要依靠从植物中提取获得。近年来,国内外已有部分学者开展了从植物中提取二氢杨梅素并转化为杨梅素的研究,现有杨梅素的提取工艺较复杂,成本高,同时转化率较低,仅为15%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高效的二氢杨梅素转化为杨梅素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最终提取的杨梅素纯度高,便于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效的二氢杨梅素转化为杨梅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材:称取二氢杨梅素0.5-5.0g,置于配有磁力搅拌子的50-250mL的圆底烧瓶中;
(2)水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30-150mL二次蒸馏水和10-50mL乙醇,恒温水浴35℃下搅拌至完全溶解;
(3)滴定:向第二步滴加不同质量分数1%-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继续恒温搅拌至20-36h;
(4)搅拌:二氢杨梅素在1%-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恒温水浴35℃条件下,搅拌20-36h,反应完毕;
(5)淬火:待第四步反应结束后,加入1%的稀盐酸溶液淬灭反应,调节pH为5-6左右;
(6)检测:杨梅素的定性与转化率分析,整个反应过程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反应跟踪,作定性和定量检测,杨梅素生成率逐渐升高,生成率(转化率)最大可达到65.1%;
(7)蒸馏:将反应体系采用旋转蒸发仪60℃条件下,减压蒸馏去溶剂;
(8)制膏:依次加入无水乙醇,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脱溶,获得浸膏;
(9)纯化:将浸膏用于柱层析纯化分离,并采用梯度洗脱(石油醚:乙酸乙酯=20:1-5:1,V/V),即得目标产物杨梅素,黄色粉末,产率为6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高效液相检测二氢杨梅素的色谱条件,Hypersil BDS C18柱(4.6nm*200nm,5nm),流动相为乙腈-0.1% 磷酸水溶液(24:76),流速为1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体积为20u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高效的二氢杨梅素转化为杨梅素的制备方法,利用藤茶乙醇提取物纯化制备的二氢杨梅素(纯度>98%,纯白色晶体),在1-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恒温水浴35℃条件下,搅拌20-36h,最终得到的杨梅素为黄色粉末,最大转化率可达65.1%,提高了转化率,整个工艺流程简单,生产和加工方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仁学院,未经铜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58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