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对管角度控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5010.0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5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江正云;李顺江;张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正晓安全监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3/08 | 分类号: | E01F13/08;E04H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张安心 |
地址: | 650106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新城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对管 感应支架 内环 红外信号 安装位 角度控制结构 镂空 车位锁 连通 人工机械 自动开锁 传统的 关锁 上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对管角度控制结构,感应支架在安装位上旋转角度为0°时,感应支架本体的实体部分位于两对红外对管中间,切断红外信号;感应支架在安装位上旋转角度为90°时,外环缺口部分和内环的内环镂空部分位于两对红外对管中间,保持红外信号连通;感应支架在安装位上旋转角度为除0°和90°意外的其它角度时,外环的外环缺口部分和内环的内环镂空部分只有其中一个部分位于两对红外对管中间,使只有一对红外对管的红外信号连通。本发明能够准确的控制车位锁的开启(0°)和关闭(90°),与传统的车位锁相比,不用人工机械上锁,可以自动开锁与关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车位锁装置领域,具体为用于智能控制智能车位锁旋转角度的一种红外对管角度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车位锁是防止别人占用自己的汽车泊位,让自己的汽车随到随停的一种装置。以前车位锁大多为机械手动式,汽车进出停车位时需要下车把车位锁的撑杆撑起或放下,然后再上锁,使用非常不便,如果是露天车位又碰到下雨天,那就更麻烦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准确的控制车位锁的开启(0°)和关闭(90°),与传统的车位锁相比,不用人工机械上锁,可以自动开锁与关锁的一种用于智能车位锁的红外对管角度控制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对管角度控制结构,包括感应开关和感应支架,感应开关包括感应开关本体,感应开关本体包括基板和电路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基板一端的两对并排设置的红外对管,每对红外对管包括两支红外管,两支红外管对应设置于基板两侧,基板位于两排红外管之间的部分设置为基板缺口,用于放置感应支架,感应支架包括感应支架本体,感应支架本体包括与一对红外对管位置对应的外环,还包括与另一对红外对管位置对应设置的内环,外环包括构成感应支架本体实体的外环挡块和外环缺口,内环包括构成感应支架本体实体的内环挡块和内环镂空,感应支架在安装位上旋转角度为0°时,感应支架本体的实体部分位于两对红外对管中间,切断红外信号;感应支架在安装位上旋转角度为90°时,外环缺口部分和内环的内环镂空部分位于两对红外对管中间,保持红外信号连通;感应支架在安装位上旋转角度为除0°和90°意外的其它角度时,外环的外环缺口部分和内环的内环镂空部分只有其中一个部分位于两对红外对管中间,使只有一对红外对管的红外信号连通。
进一步的,内环镂空为一段或多段。
进一步的,感应支架的实体上对应靠近基板端部的一对红外对管的部分称为内环,对应远离基板端部的另一对红外对管的部分称为外环。
进一步的,内环镂空为在内环设置的圆弧形镂空。
进一步的,感应支架的旋转角度为0°~1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感应支架在安装位上旋转角度为0°时,车位锁处于初始位置,感应支架本体的实体部分位于两对红外对管中间,切断红外信号,感应开关的两组开关同时为OFF;感应支架在安装位上旋转角度为90°时,车位锁处于正常打开时90°,外环缺口部分和内环的内环镂空部分位于两对红外对管中间,感应支架无法阻挡信号,保持红外信号连通,两组开关同时为ON;感应支架在安装位上旋转角度为除0°和90°以外的其它角度时,车位锁处于异常状态,外环的外环缺口部分和内环的内环镂空部分只有其中一个部分位于两对红外对管中间,感应支架阻挡了其中一个信号,使只有一对红外对管的红外信号连通,两组开关分别为NO和OFF。通过红外管信号的断开与连通智能控制感应支架的旋转角度,进而控制车位锁的开启和关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感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正晓安全监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正晓安全监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50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动态车牌识别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