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电子产品的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4698.0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4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黄子恺;黄林兵;苏华治;林辉;肖国庆;杨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硕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H04M1/725;G09G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尹彦;胡朝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电子产品 耗电 背光 界面显示 亮度调节 亮度控制 监听系统 亮度功能 判断系统 影响用户 有效地 监听 功耗 缓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子产品的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监听系统中界面显示事件;判断系统是否开启了自动调节亮度功能,若是,则结束,若否,则继续下一步骤;判断当前界面是否为高耗电界面,以及判断当前亮度是否大于阈值;若为高耗电界面,且当前亮度大于阈值,则将亮度调节到阈值至下;若不是高耗电界面,且当前亮度小于阈值,则将亮度调节至阈值之上;否则,监听下一个界面显示事件。本发明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有效地缓解了智能电子产品的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ipad等小型智能电子产品的系统降低功耗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电子产品在高耗电界面时手机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电子产品常见的有手机、ipad以及智能手表。这些智能电子产品随着其性能的强化,已经成为了集多功能为一身的电子产品。例如,人们现在非常习惯于在手机的通讯功能之外,利用手机看视频、玩游戏等。
但是手机由于其轻薄的外形,携带的电池电量有限,在运行大型游戏时,因视图界面的变化和用户频繁交互,CPU经常需要满核数与高频率运行,一段时间使用中,手机往往机身发热且掉电量迅速。而基于申请人在其他场景功耗实验数据中,相同时间打电话、发短信、看视频、玩游戏、使用微信、听音乐、浏览新闻网页、录音、邮件、拍照等场景中,其中游戏、在线视频等为高耗电场景,此时手机的功耗最大,为了延长手机电池的使用时间,以及减轻手机系统在高耗电场景下的负担,如何提供一种缓解手机系统功耗的背光亮度控制方法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电子产品的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监听系统中界面显示事件;
步骤2,判断系统是否开启了自动调节亮度功能,若是,则结束,若否,则继续下一步骤;
步骤3,判断当前界面是否为高耗电界面,以及判断当前亮度是否大于阈值;若为高耗电界面,且当前亮度大于阈值,则将亮度调节到阈值;若不是高耗电界面,且当前亮度小于阈值,则将亮度调节至阈值之上;否则,返回步骤1监听下一个界面显示事件。
本发明同时还提出了智能电子产品的背光亮度控制装置,包括:
高耗电界面鉴定模块,其包括用于采集当前界面中CPU的实时温度与亮屏待机时CPU的平均温度的差值的CPU温升数据收集子模块,根据一定时间间隔内的所述差值求出差值平均值的温升平均值计算子模块,将所述差值平均值与预设的温升阈值进行比较得出当前界面是否为高耗电界面的判定子模块;
背光亮度调节模块,用于根据高耗电界面鉴定模块得到的结果,结合当前环境光强度以及当前亮度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来对背光亮度进行调节;
背光亮度恢复模块,用于根据高耗电界面鉴定模块得到的结果,对非高耗电界面的亮度进行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为高耗电场景下带来了30mA的电流优化,达到不影响性能和用户体验下的续航提升目的,即明显的功耗改善;
2、 基于CPU温升进行高耗电界面并运用合理的算法进行无感知背光亮度控制,达到省电目的。即操作实施步骤简单和场景通用性强;
3、 不需要额外硬件支持,利用设备本身参数进行软件读取和管理,目前已导入现有项目,并提升了设备场景使用过程中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场景调节背光亮度流程;
图2为场景恢复背光亮度流程;
图3为高耗电界面判断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硕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硕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46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