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桩顶扶壁式挡墙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2450.0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王森;邓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凯;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扶壁式挡墙 支护结构 桩顶 联系梁 地基土体 横向压力 横向延伸 承载力 回填土 抗倾覆 墙面板 墙踵板 土坡 直立 边坡 滑移 坡顶 填土 埋设 施工 变形 抵抗 | ||
1.一种桩顶扶壁式挡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桩(1)、联系梁(7)、楔子(3)以及扶壁式挡墙,其中,所述桩(1)埋置于现状土坡面以下,所述联系梁(7)位于所述桩(1)顶部并连接相邻桩(1),所述楔子(3)位于所述联系梁(7)顶部边缘并与所述联系梁(7)竖直连接,所述扶壁式挡墙包括底部水平布置在所述联系梁(7)顶部的墙趾板(6)和矩形墙踵板(4)、垂直于底部的墙面板(5)以及连接所述墙面板(5)和所述墙踵板(4)的三角形肋板(2),所述墙面板(5)位于所述联系梁(7)顶部正上方,所述墙踵板(4)以及所述肋板(2)向扶壁式挡墙的回填土侧延伸,所述墙趾板(6)与所述楔子(3)水平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顶扶壁式挡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1)埋置于现状土坡面以下0.5m~2.0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顶扶壁式挡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壁式挡墙的高度为4m~15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顶扶壁式挡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1)、联系梁(7)、楔子(3)以及扶壁式挡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30。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顶扶壁式挡墙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所述桩(1)、联系梁(7)、楔子(3)和扶壁式挡墙结构的工作环境和受力条件进行计算,确定所述桩(1)、联系梁(7)、楔子(3)和扶壁式挡墙的钢筋数量、构造形式、混凝土标号以及所述桩(1)的数量和埋深;
b.施工桩(1)、联系梁(7)及楔子(3):首先采用人工挖孔或机械钻孔,人工挖孔成孔后在孔内制作安装钢筋笼,机械钻孔成孔后则将制作好的钢筋笼吊装固定,随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所述桩(1)并预留钢筋与所述联系梁(7)连接;常规养护使得所述桩(1)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70%后,在所述桩(1)的顶部施工所述联系梁(7);首先进行基坑开挖以及基础施工,接着制作联系梁(7)钢筋并将其与所述桩(1)预留钢筋进行钢筋绑扎,安装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所述联系梁(7),所述联系梁(7)形成有预留钢筋以便与所述楔子(3)、墙踵板(4)、墙面板(5)、墙趾板(6)连接;常规养护使得所述联系梁(7)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70%,在所述联系梁(7)顶部边缘施工楔子(3),制作所述楔子(3)钢筋并与所述联系梁(7)顶部预留钢筋进行钢筋绑扎,安装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所述楔子(3),所述楔子(3)形成有预留钢筋以便与所述墙趾板(6)连接;
c.施工扶壁式挡墙:扶壁式挡墙形成在边坡前缘,首先制作墙趾板(6)、墙踵板(4)、墙面板(5)以及肋板(2)钢筋,接着将所述墙趾板(6)钢筋与所述楔子(3)、联系梁(7)预留钢筋进行钢筋绑扎,所述墙踵板(4)、墙面板(5)与所述联系梁(7)预留钢筋进行钢筋绑扎,所述肋板(2)与墙踵板(4)、墙面板(5)进行钢筋绑扎,接着安装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扶臂式挡墙;
d.常规养护使得所述扶臂式挡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70%后,回填压实墙后土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桩顶扶壁式挡墙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1)埋置于现状土坡面以下0.5m~2.0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桩顶扶壁式挡墙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扶壁式挡墙的高度为4m~15m。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桩顶扶壁式挡墙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1)、联系梁(7)、楔子(3)以及扶壁式挡墙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凯;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王凯;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24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