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层多词嵌入Bi-LSTM残差网络的健康舆情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9393.0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0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雷霆;李巧平;陈秋生;温洋;刘薇;徐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迪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27 | 分类号: | G06F17/27;G06F16/35;G06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残差 嵌入 舆情分析 网络 信息技术领域 分类器 鲁棒性 健康 文本 分类 改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层多词嵌入Bi‑LSTM残差网络的健康舆情分析方法,涉及信息技术领域,该基于深层多词嵌入Bi‑LSTM残差网络的健康舆情分析方法通过改进Bi‑LSTM网络,结合多词嵌入以及残差网络方法,提高了网络的鲁棒性,使之能够对复杂舆情文本进行处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从而提高其分类器的分类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深层多词嵌入Bi-LSTM残差网络的健康舆情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舆情分析是结合了包括互联网信息监测、舆情态势分析、舆论环境研究、网络危机处置和互联网信息监测在内的一种新兴技术。通过及时监测、收集网上相关的舆论信息,加以分析后做出决策,对维护公共秩序和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网络的深度是实现好的效果的重要因素。然而梯度弥散/爆炸成为训练深层次的网络的障碍,导致无法收敛。有一些方法可以弥补,如归一初始化,各层输入归一化,使得可以收敛的网络的深度提升为原来的十倍。然而,虽然收敛了,但网络却开始退化了,即增加网络层数却导致更大的误差。此外,现有深度学习模型多是仅使用一个预训练的词向量作为网络输入,局限了网络能够学习的特征空间。预训练词向量是由有限量的语料训练得到的,因此对于不同的文本语料其表现会有较大浮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深层多词嵌入Bi-LSTM残差网络的健康舆情分析方法,通过对Bi-LSTM模型进行改进,引入深度残差网络,使网络在深度上能够大大增加。通过引入多个词向量,使得网络能够同时从多个特征空间学习,提高网络鲁棒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该基于深层多词嵌入Bi-LSTM残差网络的健康舆情分析方法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大量的文本语料,进行预处理和分词后,得到文档和词语数据,使用Word2Vec,Glove,FastText等新型词向量训练工具进行词向量训练,得到多个预训练词向量,整个深度神经网络由多个子网络构成,对于每一个子网络而言,其结构相同,但使用不同的预训练词向量,将多个子网络的输出通过Attention机制进行提取拼接后,作为全连接层的输入,并在网络末端将全连接层的输出作为sigmoid层的输入,用于最后的分类,此外,区别于直接将上一层Bi-LSTM的输出直接作为下一层Bi-LSTM的输入,将上一层Bi-LSTM的输出与上上一层Bi-LSTM的输出进行加和计算,将加和结果作为下一层Bi-LSTM层的输入,从而将人工神经元残差随网络传递,达到防止网络退化的目的。
该基于深层多词嵌入Bi-LSTM残差网络的健康舆情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tep1:对舆情文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填补缺失值;
Step2:使用不同的语料分别训练多个词向量;
Step3:利用keras搭建适用于文本数据的Bi-LSTM网络;
Step4:使用残差连接方法加深Bi-LSTM网络,引入多个词向量同时进行训练;
Step5:通过实验对比本专利改进过后的深层多词嵌入Bi-LSTM残差网络(ours)和传统单词嵌入的Bi-LSTM、未使用残差连接的深层Bi-LSTM网络、未使用多词嵌入的深层Bi-LSTM残差网络对舆情文本数据的分类效果,从准确率的角度上验证改进的深层多词嵌入Bi-LSTM残差网络的有效性。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经过该基于深层多词嵌入Bi-LSTM残差网络的健康舆情分析方法改进过后的深层多词嵌入Bi-LSTM残差网络模型分类准确率皆明显高于其他三个模型,对数损失值明显更低,并且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改进过后的深层多词嵌入Bi-LSTM残差网络模型始终优于其他三个模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迪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未经东莞迪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93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