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海下观光电梯的平台型船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8126.1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8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安智能蓝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G8/00 | 分类号: | B63G8/00;B63C11/52;B66B11/02;F16F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平台 船体 观光电梯 固接 透明钢化玻璃 固定板体 定位架 减震架 紧定箍 支撑杆 驾驶室 垫圈 外框 电梯出入口 电梯轿厢 固定螺栓 重力牵引 装置结构 玻璃钢 端口处 防护绳 透明式 衔接板 窗体 转轮 镶嵌 稳固 衔接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海下观光电梯的平台型船,包括船体驾驶室、船体紧定箍、固定板体、电梯出入口、第二转轮、防护绳、重力牵引块和垫圈,所述船体驾驶室的下侧设置有船体平台,且船体平台的外侧镶嵌有窗体,所述船体紧定箍的内侧固接有船体平台,所述减震架的一侧安装有船体平台,且减震架的另一侧固接有支撑杆体,所述垫圈的内侧装设有定位架,且定位架的两侧端口处固接有支撑杆体。该具有海下观光电梯的平台型船通过设置有衔接板、固定螺栓和固定板体使得透明钢化玻璃外框与船体平台的衔接更加稳固,且透明钢化玻璃外框和玻璃钢电梯轿厢为透明式材料,且装置结构较为简单,制作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化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海下观光电梯的平台型船。
背景技术
船或船舶,指的是:举凡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如蒸气机、燃气涡轮、柴油引擎、核子动力机组)等动力,牵、拉、推、划、或推动螺旋桨、高压喷嘴,使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运输手段,另外,民用船通常称为船(古称舳舻)、船舶、轮机、舫,军用船称为舰(古称艨艟)、舰艇,小型船称为艇、 舢舨、筏或舟,其总称为舰艇或船舶,平台型船是一种固定在水中的一种船,能够进行海洋探测检测与施工工作,传统的平台型船电梯多为封闭式结构,不能够观测到不同水位的海内景象,使得电梯的使用舒适度不够高,且平台型船体底部的支撑杆减震性能不高,支撑杆之间没有设置固定结构,使得支撑杆容易发生晃动的现象,不利于船上人员的安全,且平台型船的使用舒适度不够高,因此并不实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平台型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可参观海内景象的平台型船来进行使用,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海下观光电梯的平台型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电梯多为封闭式结构,不能够观测到不同水位的海内景象,使得电梯的使用舒适度不够高,且平台型船体底部的支撑杆减震性能不高,支撑杆之间没有设置固定结构,使得支撑杆容易发生晃动的现象,不利于船上人员的安全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海下观光电梯的平台型船,包括船体驾驶室、船体紧定箍、固定板体、电梯出入口、第二转轮、防护绳、重力牵引块和垫圈,所述船体驾驶室的下侧设置有船体平台,且船体平台的外侧镶嵌有窗体,所述船体紧定箍的内侧固接有船体平台,且船体平台的右侧装设有楼梯间,所述楼梯间的下侧镶嵌有衔接板,且衔接板的中间部位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板体的一侧固接有衔接板,且固定板体的另一侧镶嵌有透明钢化玻璃外框,所述电梯出入口的右侧设置有玻璃钢电梯轿厢,所述透明钢化玻璃外框的内侧装设有第一转轮,且第一转轮的外侧包裹有传送带,第二转轮的外侧设置有传送带,且第二转轮的内侧固接有横架,所述防护绳的一侧安装有横架,且防护绳的另一侧固接有玻璃钢电梯轿厢,所述重力牵引块的顶端装设有传送带,且重力牵引块通过传送带与玻璃钢电梯轿厢相连接,所述减震架的一侧安装有船体平台,且减震架的另一侧固接有支撑杆体,所述支撑杆体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脚,所述垫圈的内侧装设有定位架,且定位架的两侧端口处固接有支撑杆体。
优选的,所述衔接板上设有螺纹孔洞,且衔接板与固定螺栓为旋转连接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透明钢化玻璃外框的内侧设有滑轨,且该滑轨与玻璃钢电梯轿厢的左侧端口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玻璃钢电梯轿厢与电梯出入口的间距空隙距离为1cm-3cm。
优选的,所述减震架包括螺纹板、防水减震垫层、卡扣和接触板,螺纹板的下侧设置有防水减震垫层,且防水减震垫层的外侧固接有卡扣,卡扣的底端装设有接触板。
优选的,所述垫圈设为弹性材料构成,且垫圈的形变最大长度为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安智能蓝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南安智能蓝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81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油电混合动力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下救援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