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载火箭末端可回收重复使用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7082.0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2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万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凯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15/00 | 分类号: | F42B15/00;F42B15/08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载火箭 末端 可回收 重复使用 组合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运载火箭末端可回收重复使用组合结构,包括筒状火箭末端和回收跑道,筒状火箭末端由两个半筒状火箭末端组成,两个半筒状火箭末端通过自身的平面端相互拼接,且在每个半筒状火箭末端的平面端上设有电磁电路,每个半筒状火箭末端内部设有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电源,电源与电磁电路连接。本发明将末端火箭一分为二设计,小型卫星分别装在半筒状火箭末端内,每个半筒状火箭末端可独立按轨道飞行并释放内部卫星,解决了传统末端火箭飞行负担以及控制难度大的问题。两个半筒状火箭末端之间通过各自电磁电路产生的磁场改变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可重复的进行聚合和分离,结构简单、控制稳定性高,有利于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火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载火箭末端可回收重复使用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日益发展,电子产品也日益小型化,功能却日益强大。同样在航空航天领域,卫星也不例外,卫星小型化推动了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一箭多星发射是将卫星串联在火箭末端舱内,当末端火箭抵达预定轨道时,予以释放。然而,当卫星数量增多,轨道偏离较远时,给末端火箭增加了飞行负担,庞大的末端火箭在飞行控制上也难度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运载火箭末端可回收重复使用组合结构,其将末端火箭一分为二设计,解决了传统末端火箭飞行负担以及控制难度大的问题,且实现了火箭末端的重复使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运载火箭末端可回收重复使用组合结构,包括筒状火箭末端和回收跑道,所述筒状火箭末端由两个半筒状火箭末端组成,两个半筒状火箭末端通过自身的平面端相互拼接,且在每个半筒状火箭末端的平面端上设有电磁电路,每个半筒状火箭末端内部设有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电源,所述电源与电磁电路连接,用于提供电流而使电磁电路产生磁场。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半筒状火箭末端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半筒状火箭末端的平面端分为两个对开设计的舱盖,所述舱盖分别通过电动铰链连接在半筒状火箭末端的边缘,所述电动铰链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电磁电路有两条,在每个舱盖上分别设有一条。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磁电路包括至少两根串联的螺线圈,以及设置在每根螺线圈内的铁芯。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回收跑道包括跑道本体以及设在跑道本体上的跑道电磁电路,以及与跑道电磁电路连接的跑道电源,以及与跑道电源连接的跑道控制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舱盖由三角盖和矩形盖组成,且三角盖和矩形盖分别通过独立的电动铰链连接在半筒状火箭末端的边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末端火箭一分为二设计,小型卫星分别装在半筒状火箭末端内,每个半筒状火箭末端上单独设有驱动和控制装置,可独立按轨道飞行并释放内部卫星,解决了传统末端火箭飞行负担以及控制难度大的问题。另外,两个半筒状火箭末端之间通过各自电磁电路产生的磁场改变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可重复的进行聚合和分离,从而实现多次回收利用。且结构简单、控制稳定性高,成本低,有利于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筒状火箭末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筒状火箭末端一分为二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分别为两个半筒状火箭末端的舱盖打开后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控制原理图;
图6为运载火箭整个的发射过程图;
图7为回收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半筒状火箭末端的降落回收过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凯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凯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70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滑膛武器发射的自旋稳定式防暴弹
- 下一篇:一种用于风帽与弹体的装配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