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5615.1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0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杉原宽之;三好悠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张谟煜;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适用于具有汽缸盖(14)和汽缸体(15)的内燃机(10)。本冷却装置在冷却水的温度比被推定为完成了内燃机的暖机时的冷却水的温度即暖机完成水温低的情况下,进行使冷却水循环的控制,以使得流过了汽缸盖的水路(51)的冷却水不通过散热器(71)而向汽缸体的水路(52)供给、流过了汽缸体的水路的冷却水向汽缸盖的水路供给。另一方面,本冷却装置在冷却水的温度为暖机完成水温以上的情况下,进行使冷却水循环的控制,以使得流过了汽缸盖的水路和汽缸体的水路的冷却水在通过了散热器后向汽缸盖的水路和汽缸体的水路供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冷却水来冷却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从“内燃机的汽缸体从汽缸内的燃烧接受的热量”比“内燃机的汽缸盖从汽缸内的燃烧接受的热量”小等原因来看,汽缸体的温度比汽缸盖的温度难以上升。
于是,已知如下一种内燃机的冷却装置(以下,称为“以往装置”。):在冷却内燃机的冷却水的温度比推定为内燃机的暖机(预热)完成了的温度(以下,称为“暖机完成温度”。)低的情况下,不向汽缸体供给冷却水而仅向汽缸盖供给冷却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由此,能够使汽缸体的温度尽早地上升,结果,能够尽早完成内燃机的暖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46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以往装置构成为,在冷却水的温度(以下,称为“水温”。)为暖机完成温度以上时,还向汽缸体供给冷却水。因此,以往装置在水温为暖机完成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汽缸体的暖机完成。但是,以往装置在水温比暖机完成温度低的期间,停止冷却水向汽缸体的供给。因此,汽缸体的温度不一定由水温来反映。
因此,即使在停止冷却水向汽缸体的供给的期间水温为暖机完成温度以上,也有可能汽缸体的暖机未完成。在此情况下,配置于汽缸体内的可动零部件的摩擦阻力变大,结果,燃料消耗率变大。
反之,即使在冷却水向汽缸体的供给的停止中水温比暖机完成温度低,也有可能汽缸体的暖机完成。在此情况下,汽缸体的温度变得过高,结果,存在在汽缸体内产生冷却水的沸腾的可能性。
若这样基于停止冷却水向汽缸体的供给的期间的水温来判断汽缸体的暖机状态,则要么虽然汽缸体的暖机未完成却向汽缸体供给冷却水,要么虽然汽缸体内的冷却水的温度变得过高却不向汽缸体供给冷却水。
本发明是为了应对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即使在汽缸体的暖机中也能够准确地判断汽缸体的暖机状态。
本发明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以下,称为“本发明装置”。)适用于具有汽缸盖(14)和汽缸体(15)的内燃机(10)。本发明装置具有缸盖水路(51)、缸体水路(52)、散热器(71)和控制单元(90)。
所述缸盖水路为了供冷却所述汽缸盖的冷却水通过而设置于所述汽缸盖。所述缸体水路为了供冷却所述汽缸体的冷却水通过而设置于所述汽缸体。所述散热器冷却冷却水。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向所述缸盖水路和所述缸体水路供给的冷却水的流动。
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冷却水的温度比推定为所述内燃机的暖机完成了时的冷却水的温度即暖机完成水温低的情况(图11的步骤1110中的“是”的判定和步骤1120中的“是”的判定以及图15的步骤1510中的“是”的判定和步骤1520中的“是”的判定)下,进行暖机完成前控制,所述暖机完成前控制是如下的冷却水循环控制:以使得流过了所述缸盖水路的冷却水不通过所述散热器而向所述缸体水路供给、流过了该缸体水路的冷却水向所述缸盖水路供给的方式使冷却水循环(图12的步骤1220和步骤1230的处理以及图13的步骤1320和步骤1330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56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