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精度复合型氧化锌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4872.3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4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贺玉成;张传学;张昊;黄刚;程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华特尔净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48 | 分类号: | B01D53/48;B01D5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黄利平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锌脱硫剂 沉淀剂溶液 制备 焙烧 有机硫 烘干 滴加 可溶性锌盐 搅拌反应 沉淀剂 搅拌釜 脱硫剂 粘结剂 钼酸铵 挤条 加水 镍盐 铜盐 脱除 脱硫 洗涤 过滤 过量 老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精度复合型氧化锌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时将可溶性锌盐、铜盐、镍盐溶于水,得到溶液A,将沉淀剂溶于水,得到沉淀剂溶液B,将溶液A和沉淀剂溶液B以一定比例同时滴加到搅拌釜中搅拌反应,滴加完成后加入过量的沉淀剂溶液B调节pH至7‑8,继续反应一段时间,经老化,过滤,洗涤,烘干,得到固体C;将固体C焙烧得固体D;取一定量固体D、固体C、钼酸铵、粘结剂,混合加水挤条,烘干,焙烧,即得到所述的超高精度复合型氧化锌脱硫剂,该脱硫剂对H2S和有机硫都具有超高精度脱除作用,将现有氧化锌脱硫剂脱硫精度由H2S≤0.05ppm提高至总硫(H2S+有机硫)≤0.005pp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硫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超高精度复合型氧化锌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锌脱硫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合成氨、制氢、制甲醇、煤化工、石油炼制等行业中,具有脱硫精度高、使用简便、性能稳定等优点,在工业精脱硫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氧化锌脱硫剂主要用于中高温(150-350℃)脱除H2S,脱硫精度一般能达到0.05ppm。目前,氧化锌脱硫剂研究一般集中在通过添加助剂提高硫容,同时使其具备有机硫转化吸收能力。随着国内外的化工行业发展,对脱硫剂的脱硫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生产工艺要求脱硫精度(总硫)能达到0.005ppm,目前的氧化锌脱硫剂已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超高精度的脱硫剂,对硫化氢和有机硫都具有高精度的脱除作用,满足总硫≤0.005ppm的脱硫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超高精度复合型氧化锌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超高精度复合型氧化锌脱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可溶性锌盐、铜盐、镍盐溶于水,得到溶液A,将沉淀剂溶于水,得到沉淀剂溶液B;
2)将溶液A和沉淀剂溶液B以一定比例同时滴加到搅拌釜中搅拌反应,滴加完成后加入过量的沉淀剂溶液B调节pH至7-8,继续反应一段时间,经老化,过滤,洗涤,烘干,得到固体C;
3)将固体C放至马弗炉中焙烧,得固体D;
4)取一定量固体D、固体C、钼酸铵、粘结剂,混合加水挤条,烘干,焙烧,即得到所述的超高精度复合型氧化锌脱硫剂。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锌盐为硝酸锌、氯化锌、硫酸锌、醋酸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铜盐为硝酸铜、氯化铜、硫酸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镍盐为硝酸镍、氯化镍、硫酸镍、醋酸镍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溶液A中锌盐、铜盐、镍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5-85):(5-15):(1-5)。
优选地,所述沉淀剂为碳酸钠、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地,步骤2)中溶液A和沉淀剂溶液B以总物质的量之比为1:(1-1.2)的比例同时滴加到搅拌釜中搅拌反应,所述搅拌反应的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老化条件为在60-90℃老化3-5h,烘干条件为在120-150℃烘干3-5h。
优选地,步骤2)中加入过量的沉淀剂溶液B调节pH至7-8后,继续反应的时间为0.5-1h。
优选地,步骤3)中焙烧的条件为:在300-500℃焙烧2-3h。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固体D、固体C、钼酸铵、粘结剂的质量比为(80-90):(5-10):(3-10):(3-5)。
优选地,步骤4)中,烘干条件为:在120-150℃烘干2-3h,焙烧的条件为:在300-450℃焙烧3-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华特尔净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华特尔净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48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