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从机通信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6739.3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3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邱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4 | 分类号: | G06F9/54;G06F15/173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梁顺宜;郝传鑫 |
地址: | 5105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从机通信 待处理数据 缓存 读取 存储介质 工作数据 终端设备 响应中断信号 多机通信 轮询机制 实时响应 数据通信 通信效率 中断信号 有效地 主机 存储 发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从机通信方法,涉及多机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响应中断信号,并识别出所述中断信号所对应的从机,将该从机作为工作从机;启动与所述工作从机之间的数据通信,以获取所述工作从机发送的待处理数据,并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存入缓存;读取所述缓存中存储的待处理数据;对从所述缓存中读取到的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得所述工作从机对应的工作数据;将所述工作数据发送给所述工作从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主从机通信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能通过改善主机对从机的轮询机制,有效地提高主从机通信的实时响应速度,提高主从机通信的通信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机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从机通信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多机通信是指两台以上的设备组成的网络结构,可以实现数据交换和控制。该结构系统中,一般有一台主机和多台从机,由所述主机与每一所述从机通信连接,以实现数据交换以及所述主机对多台所述从机的控制。
在现有技术中,所述主机与所述从机之间的通信,一般是采用轮询的方式,由所述主机检测每一所述从机是否有数据,若当前检测到的所述从机有数据,则进行数据通信并对数据进行处理,若当前检测到的所述从机无数据,则检测下一所述从机,并在检测完所有所述从机之后,进入下一轮询周期。
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由于通过轮询的方式对从机进行检测,以判断是否与被检测的从机进行数据通信和数据处理,当其中的某一从机在主机对其进行检测之后才有数据,主机需要在下一轮询周期才能与该从机进行数据通信,实时响应速度较慢,主从机通信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从机通信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能通过改善主机对从机的轮询机制,有效地提高主从机通信的实时响应速度,提高主从机通信的通信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从机通信方法,包括步骤:
响应中断信号,并识别出所述中断信号所对应的从机,将该从机作为工作从机;
启动与所述工作从机之间的数据通信,以获取所述工作从机发送的待处理数据,并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存入缓存;
读取所述缓存中存储的待处理数据;
对从所述缓存中读取到的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得所述工作从机对应的工作数据;
将所述工作数据发送给所述工作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从机通信方法,对中断信号进行响应,并识别出所述中断信号对应的从机,由于中断信号的高优先级,提高了对主机对从机的实时响应速度;与该从机进行通信以获取该从机发送的待处理数据并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存入缓存,以防止可能因数据接收与数据处理速度不同而造成的数据丢失,提高了主从机通信的稳定性;读取所述缓存中的待处理数据,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得该从机对应的工作数据,将所述工作数据发送给该从机。通过对中断信号的快速响应,解决了主机需要轮询多个从机而导致的响应速度低下的问题,提高了主机对从机的响应速度,并通过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入缓存以与快速响应配合,提高通信的稳定性,从而在提高主从机通信的实时响应速度的同时,提高了主从机通信的通信效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读取所述缓存中存储的待处理数据具体为:
对所述缓存中的待处理数据的数据量进行判断;
若所述缓存中的待处理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停止对所述缓存中的待处理数据的读取;
若所述缓存中的待处理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启动对所述缓存中的待处理数据的读取。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预设阈值为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67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