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造血干细胞归巢及植入率的方法及其试剂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6510.6 | 申请日: | 2018-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4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杨骏;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诺赛启研再生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8/16 | 分类号: | A61K38/16;A61P7/00;A61P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饶富春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造血 干细胞 归巢 植入 方法 及其 试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造血干细胞归巢及植入率的方法及其试剂。本发明的方法以小分子肽为主要成分对造血干细胞预处理,提高了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的归巢和植入效率,缩短造血系统重建所需的时间,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弥补造血干细胞来源不足的现状。另外,小分子肽静脉低剂量输注对人体安全性没有不良影响。由此可见,本发明实际上也提供了小分子肽在制备治疗血液系统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属于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高造血干细胞归巢及植入率的方法及其试剂。
背景技术
造血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它的基本特性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即经过一个细胞周期活动之后,可以产生两个与分裂前性质相同的造血干细胞,同时又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造血干细胞具有向各系血细胞分化的能力。
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对病人进行全身照射、化疗和免疫抑制预处理后,将正常供体或自体的造血干细胞经血管输注给病人,使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般来说,造血干细胞存在于三个部位,分别是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根据其来源分别称之为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随着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发现胎盘里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与上述三种来源的造血干细胞相比,胎盘中所含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很高,而且移植胎盘造血干细胞的配型要求不需要很严格,且移植后反应较轻且不需要采用药物。此外,作为胎盘造血干细胞来源-胎盘,来源广泛,孕妇生产后往往成为废弃物,其采集不会引起母亲和新生儿任何不适的感觉或产生任何不良的影响。诸多优点使胎盘造血干细胞有望取代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中。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移植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多种恶性血液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等的重要手段之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经血液循环归巢于受体造血微环境,进行增殖、分化,重建受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造血干细胞在受者体内长期植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造血干细胞归巢于骨髓的效率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移植细胞后的24小时内,通过有效的促归巢药物的作用来达到增加归巢的造血干细胞数量的目的,对于改善造血干细胞的植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现有技术中针对增加归巢的方法主要有CN105106938A中公开了血小板生成素能够有效促进骨髓移植术后造血干细胞归巢,进而血小板生成素能够有效用于制备促进造血干细胞归巢的药物,该药物能够增加归巢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提高造血干细胞归巢效率,进而能够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提高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成功率。然而血小板作为不可再生的血液制品,本身就资源奇缺,不能大规模的在商业上应用。
CN107281177A提出了一种促进造血干细胞归巢和植入的方法、咖啡酸苯乙酯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一种促进造血干细胞归巢和植入的试剂盒以及一种药物组合物。但是该物质提取不变,制备复杂,其中的杂质也不容易去除,在临床使用时具有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也不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现有技术中也有公开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属 CXC型趋化因子 ,主要在骨髓基质细胞和骨髓内皮等细胞表达 ,特异性地引起表达 CXCR4 的造血干细胞的趋化反应 ,因此在造血干细胞的迁移和归巢中起着重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诺赛启研再生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诺赛启研再生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65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