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制化多学科集成仿真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3034.2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9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夏鸿建;李颖建;马杰;王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诺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郑泽萍;谭英强 |
地址: | 528225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制化 集成仿真 学科 基本组件 输出接口 输入接口 嵌套 用户定制化 传递参数 仿真系统 仿真效率 灵活定制 流程结构 软件系统 输出数据 条件组件 学科分析 循环组件 用户需求 耦合仿真 耦合的 预设 关联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制化多学科集成仿真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本组件、条件组件和/或循环组件;所有组件,用于利用定义好的组件输入接口和组件输出接口来传递参数和文件,其中,所述组件输入接口利用输入数据来进行定义,所述组件输出接口利用输出数据来进行定义;其中,每个基本组件与一单学科分析软件系统相关联;多个组件之间通过至少一种预设的组件流程结构,嵌套构成符合用户定制化仿真需求的定制化多学科集成仿真系统。本发明可以按照仿真人员的定制化需求,形成对应的多学科耦合的仿真系统,适应性强,可以基于用户需求实现灵活定制仿真,而且仿真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多学科耦合仿真技术领域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定制化多学科集成仿真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制造业也逐渐趋向于数字化,虚拟仿真在产品研发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仿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复杂产品仿真往往包括结构、流体、碰撞、振动噪声、成型分析等,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不同领域。现有的仿真工具能够解决大部分的单学科仿真问题,却很难处理涉及多学科交互的复杂仿真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分别从单个学科的角度出发对复杂产品进行处理,将涉及其他学科的子系统加以简化或者完全忽略,这样势必大大增加了结果数据的误差,降低了仿真结果的可信度。另外,目前虽然有一些文件提出了多学科架构仿真等相关方案,但是这些方案的重点主要在于实现不同学科的集成,主要面向固定的多学科的仿真应用,无法提供定制化的仿真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制化多学科集成仿真系统及方法,可按照用户定制化仿真需求,进行多学科集成仿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定制化多学科集成仿真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本组件、条件组件和/或循环组件;
所有组件,用于利用定义好的组件输入接口和组件输出接口来传递参数和文件,其中,所述组件输入接口利用输入数据来进行定义,所述组件输出接口利用输出数据来进行定义;
其中,每个基本组件与一单学科分析软件系统相关联;
多个组件之间通过至少一种预设的组件流程结构,嵌套构成符合用户定制化仿真需求的定制化多学科集成仿真系统。
进一步,所述系统还包括由至少一个基本组件、条件组件和/或循环组件组成,且按照至少一种预设的组件流程结构所构成的、具有输入接口、输出接口的复合子系统。
进一步,所述基本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且其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传递的数据为文件或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实数、整数和字符串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条件组件包括一判断变量,所述条件组件的内部运算结果与判断变量进行比对判断,可得到满足判断变量的条件或不满足判断变量的条件两种不同的判断结果,从而根据两种不同判断结果,对应关联参数和/或文件输出的两条不同路径,实现分叉控制。
进一步,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体和判断变量,所述循环体包括一循环变量,所述循环体为基本组件或者复合子系统;
当循环组件内部运算后的运算结果满足判断变量的条件时,由循环变量控制参数和/或文件进行循环传递;
当循环组件内部运算后的运算结果不满足判断变量的条件时,由循环变量控制参数和/或文件直接继续往下传递。
进一步,所述预设的组件流程结构包括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所述顺序结构的各组件之间的数据传递方向为自上而下、依次执行,且上一组件的参数和/或文件经输出接口传递到下一组件的输入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诺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诺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30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