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延缓电池循环寿命的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3011.1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1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袁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2/3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协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8 | 代理人: | 章小燕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环大道90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循环寿命 贮液腔 备用 电解液注入电池 延缓 补液结构 电池本体 电子设备 电池 体内 电解液 预设 充电 电池领域 电池容量 电池性 贮存 提示 隔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延缓电池循环寿命的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属于电池领域。该装置包括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贮液腔,所述贮液腔内贮存有与电池本体内的电解液隔离的备用电解液,所述贮液腔上设置有将备用电解液注入电池本体内的补液结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延缓电池循环寿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判断电池的性能或充电次数,当电池的性能低于预设阈值或充电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提示进行补注;利用补液结构将备用电解液注入电池本体内。本发明具有能在电池性下降时提高电池容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在电池性下降时提高电池容量的延缓电池循环寿命的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虽然是一种能量存储和转换设备,但它并不是可以无限使用的,即它的循环使用寿命是有限的,这是因为电池的性能会随着电池的使用而逐渐下降。锂离子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的,整个电池的化学动力来自于它两个电极化学势的差异。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存储在电池中,放电时则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供负载使用。由于两种能量转换的可逆性,似乎充放电的循环过程是无限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充放电的循环过程中,电池内部会发生一些不可逆的化学反应过程,导致电极上“嵌入/脱出”的Li+的损失,从而使电池内部阻抗提高,导致电池的充电容量呈现衰退现象,直接表现为电池开路电压的下降。目前,手机、平板等消费类电子设备用的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一般是500次容量80%,按照现在用户对电池充电的需求以及换机频率来看,远远无法满足用户对电子产品待机要求和电池寿命短的要求,许多消费类用户,经常因为电池不耐用,被迫更换电子设备,因此,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电池性下降时提高电池容量的延缓电池循环寿命的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以克服在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锂离子的不停消耗导致电池的充电容量呈现衰退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延缓电池循环寿命的装置,包括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贮液腔,所述贮液腔内贮存有与电池本体内的电解液隔离的备用电解液,所述贮液腔上设置有将备用电解液注入电池本体内的补液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贮液腔与电池本体内的电解液由一隔膜隔离,所述补液结构为设置在贮液腔内通过挤压能刺破隔膜的锋锐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锋锐结构为针或锯齿边。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贮液腔与电池本体内的电解液由管道隔离,所述补液结构为设置在管道内的密封塞。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备用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高于电池本体内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延缓电池循环寿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电池的性能或充电次数,当电池的性能低于预设阈值或充电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提示进行补注;利用补液结构将备用电解液注入电池本体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电池的性能包括电池容量保持率以及负极电极的石墨化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预设次数为300-500次。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贮液腔与电池本体内的电解液由一隔膜隔离,所述补液结构为设置在贮液腔内通过挤压能刺破隔膜的锋锐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锋锐结构为针或锯齿边。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贮液腔与电池本体内的电解液由管道隔离,所述补液结构为设置在管道内的密封塞。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备用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高于电池本体内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电子产品,包括上述延缓电池循环寿命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30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