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烹调器及其控制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2161.0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0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曾令;彭定元;皮尔斯·詹姆士·巴纳德;王方璐;卢阳佳;王夫宝;王雪峰;李品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283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烹调 及其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热烹调器及其控制系统和方法,其中,方法包括检测门按键是否被操作;在门按键被操作时,获取门体的初始位置;在门体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门体在预设时间内转动;获取门体的结束位置;根据初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判断门体是否打开或关闭开口。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既实现门体自动打开或关闭开口,又实现了门体到位后自动停止转动,不再需要用户触碰门体或另外设置控制门体停止转动的按钮,避免由于用户不小心触碰门体造成的烫伤等问题,不仅增加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而且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加热烹调器的方法、一种用于控制加热烹调器的系统和一种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通常,如图1所示,微波炉等加热烹调器为长方体形状,具备用于放置待加热食物的加热腔以及能够从加热腔前方的开口封闭烹调腔的门体。这种门体一般为侧拉式或下拉式的开门结构,即,门体能以开口侧边或下边为轴,侧旋或下旋地打开。
除了这种传统的长方体形状的加热烹调器外,现有技术中还出现了圆筒形的加热烹调器。圆筒形加热烹调器因其独特的外观能够给用户提供新的体验而受到用户欢迎。这种圆筒形加热烹调器可像上述那样设置侧拉式的开门方式,还可适配于圆筒形的腔体,使门体相对于腔体侧滑来实现开关门。
本发明人在实现上述侧滑式、侧拉式或下拉式开关门方式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开门方式都需要通过人为机械的大力量动作来实现开门功能,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产品逐渐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加热烹调器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加热烹调器的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加热烹调器的方法,加热烹调器包括:具有开口的腔体;用于打开或封闭开口的门体、用于驱动门体转动的门体驱动电机、用于控制门体驱动电机的门按键,方法包括:检测门按键是否被操作;在门按键被操作时,获取门体的初始位置;在门体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门体在预设时间内转动;获取门体的结束位置;根据初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判断门体是否打开或关闭开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开口的打开或关闭是通过门体在预设时间内自动转动实现,门体在转动到预设时间后,门体驱动电机自动停止工作,进而门体停止转动,既实现门体自动打开或关闭开口,又实现了门体到位后自动停止转动,不再需要用户触碰门体或另外设置控制门体停止转动的按钮,避免由于用户不小心触碰门体造成的烫伤等问题,不仅增加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而且提升了产品的档次。另外,还可根据门体的初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判断门体是否正常打开或关闭开口,从而使用户可以准确获知门体的状态,在开口未正常开启或关闭时,能够及时进行维修等处理操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预设时间T0=60/[(S1*N)/(S2*0.5)],其中,S1为门体驱动电机上的门体驱动齿轮齿数,S2为门体上的第一齿条的齿数,N为门体驱动电机的转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门体驱动齿轮的齿数S1为20个至40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齿条的齿数S2为260个至300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门体驱动电机的转速N为80r/min至12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21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