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药物熏洗治疗功能的环路热管蒸汽发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89464.7 | 申请日: | 2018-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6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 发明(设计)人: | 胡全君;郭春生;李言伟;韩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鑫众合贸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B1/02 | 分类号: | F22B1/02;F28D15/02;F28D1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发生器 阀门 气体进口通道 控制器数据 流量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环路热管 蒸汽出口 体内 压力传感器测量 气体出口通道 测量壳体 流体进口 气体流量 蒸汽流量 智能控制 智能压力 控制器 最大化 开度 壳体 体腔 蒸汽 测量 保证 监控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路热管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流体进口、蒸汽出口、气体进口通道、气体出口通道、环路热管和气体腔室,所述气体进口通道上设置第一阀门,所述蒸汽出口设置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单位时间产出的蒸汽流量,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壳体中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来自动控制第二阀门和第一阀门的开度。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式智能控制的蒸汽发生器,可以根据壳体内的压力来调节气体流量,从而保证在最大化蒸汽产出的情况下,保证蒸汽发生器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环路热管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乔治格罗佛(George Grover)发明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热管技术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自从被引入散热器制造行业,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高风量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一散热模式,采用热管技术使得散热器获得满意的换热效果,开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目前热管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换热设备,其中包括核电领域,例如核电的余热利用等。
现有技术中,热管一般都是依靠重力实现热管的循环,但是此种热管只适合下部吸热上部放热的情况,对于相反上部吸热下部放热去无法适用。因此针对此种情况,在本发明人能以前的发明中,本发明人进行了改进,发明了反重力热管并把反重力热管应用于蒸汽发生器中。但是蒸汽发生器智能化程度不高,无法实现智能控制,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根据进行智能化控制的蒸汽发生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环路热管蒸汽发生器,利用反重力热管的性能及其拓展的智能化功能,从而解决前面出现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环路热管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流体进口、蒸汽出口、气体进口通道、气体出口通道、环路热管和气体腔室,流体入口、蒸汽出口分别设置在壳体上,所述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蒸发端位于冷凝端上部,所述冷凝端通向蒸发端的管路中设置毛细芯,所述冷凝端设置在气体腔室的外壁上;所述气体腔室设置在壳体中,所述环路热管是反重力热管,气体进口通道的出口、气体出口通道的入口与气体腔室连通,所述气体从气体进口通道引入到气体腔室的过程中与蒸发端进行换热,冷凝端将热传导给壳体内的流体。所述气体进口通道上设置第一阀门,用于控制进入蒸汽发生器的气体流量,所述第一阀门与中央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系统还设置与进口通道连接的旁通管道,所述旁通管道与进口通道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阀门的上游,所述旁通管道上设置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与中央控制器数据连接,
所述壳体内设置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壳体中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来自动控制第二阀门和第一阀门的开度。
作为优选,如果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低于一定的压力,则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开度最大,第二阀门关闭。
作为优选,如果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高于上限压力,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开度最大。
作为优选,如果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低于某一数值,则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开度增加,第二阀门开度降低。
作为优选,如果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高于一定数值,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开度降低,第二阀门开度增加。
作为优选,所述冷凝端是缠绕在气体腔室外壁的环形管。
作为优选,所述毛细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设置在蒸发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鑫众合贸易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鑫众合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94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响照明装置及音响照明组合
- 下一篇:蒸汽发生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