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丁坝技术状况进行评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5875.0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31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一梅;范丽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2B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唐红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坝 技术 状况 进行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对于丁坝技术状况的评价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将航测结果,基于所采集的丁坝技术状况指标,按照损坏程度Damage、损坏范围Extent以及损坏对整体结构的影响Reflection进行分级量化评定,并用四个等级来评估D值、E值以及R值,这四个等级依次用1‑4来表示,最后将评价结果记录于评价记录表。在丁坝定期航测检查的基础上对丁坝技术状况进行定量化评价,减少检查人员的主观性,有利于评价结果信息全面化、评价结果更合理化;只需检测所需的技术状况指标,简化巡航检查的工作;对于技术状况良好的丁坝可简化描述,减少并简化资料的输入量,精简技术状况报告;还可用于丁坝技术状况的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道整治建筑物评价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对丁坝技术状况进行评价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丁坝因受水流泥沙动力、环境、材料、结构、人类活动及维护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水毁破坏现象,其中水流泥沙动力因素导致的耦合作用对整治建筑物的破坏尤为明显。因此,需要对丁坝技术状况进行评价,掌握丁坝目前的状态,及时维护损毁的丁坝,使其继续发挥其功能。
目前,对于丁坝技术状况评价往往采用依据《长江干线航道整治建筑物维护管理办法》(2013年5月),《航道维护管理工作规定》(2010年1月),《长江干线航道整治建筑物维护技术规定》(2014年2月),对丁坝的技术况状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进行维护。将丁坝的技术状况,分为下列四类:
(1)技术状况良好,功能发挥正常的为一类;
(2)建筑物有少量变形,但不影响建筑物稳定和整治功能发挥的为二类;
(3)建筑物损坏较明显,尚能发挥整治功能,但需要及时修复的为三类;
(4)建筑物损坏严重或有明显缺陷,已经或即将失去整治功能的为四类;
国内外研究通过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试验进行模拟研究,对丁坝的水毁机理和水流运动规律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通过分析丁坝抵御水流泥沙破坏作用的主要因素,通过模糊综合评定模型、灰色联模型研究丁坝的安全稳定性。但是研究中难以避免以下问题。
首先,大部分研究主要是通过物理模型进行模拟研究,与真实航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获取的结果适用范围较小;第二,计算过程较为复杂繁琐,难以快速评价丁坝技术状况。需要大量的调试程序,分析其水毁过程。第三,较少涉及到定量化分析。目前行业的技术规范对于丁坝的技术状况评定没有明确的指标和评定方法,国内外学者很少通过量化来考虑丁坝技术状况评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影响评价结果。上述几点不足之处影响了丁坝技术状况的评价。
总体而言,对于丁坝的冲刷机理、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公式的探究、附近流场分析等方面已有广泛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丁坝自身冲刷规律的研究,而对于如何评价冲刷情况对丁坝稳定性则涉及较少。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对丁坝技术状况进行评价的方法,本发明结合目前现有的理论研究基础,提出改进的DER法及相应的技术指标,用以对丁坝技术状况进行评价。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对丁坝技术状况进行评价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将航测结果,基于所采集的丁坝技术状况指标,按照损坏程度Damage、损坏范围Extent以及损坏对整体结构的影响Reflection进行分级量化评定,并用四个等级来评估D值、E值以及R值,这四个等级依次用1-4来表示,最后将评价结果记录于评价记录表;
其中,所述丁坝技术状况包括:丁坝的结构属性和丁坝附近河床的地形变化;所述丁坝技术状况指标包括:坝面的水毁面积、坡面的水毁面积、坝根的水毁长度、坝头的水毁面积以及冲刷坑的深度总和是否在护底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D值、E值以及R值的四个等级评价标准如下:
D值等级评价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58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