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75657.7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7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姜华;宋志环;曹红飞;徐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04 | 分类号: | H02K3/04;H02K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赵峰 |
地址: | 20132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绕组 电枢绕组 非引出线 扁铜线 引出线端 等节距 偶数层 电气性能指标 温度不均匀性 连接线 电源引出线 支路 并联支路 电机绕组 端部空间 结构布局 两条支路 导体层 过桥线 焊接点 均匀性 内外层 异形线 引出线 星点 电机 改进 自由 | ||
一种改进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包括四以上偶数层波绕组结构,波绕组结构分为两条支路,每条支路均各自由四以上偶数层扁铜线构成,波绕组结构包括引出线端和非引出线端,引出线端上设置焊接点,非引出线端均为U型线,且非引出线端引出线均为等节距。本发明在每槽导体层数N=4,6,8,10,…且并联支路为偶数时,可以提高电枢绕组内、外层的均匀性,改善内外层绕组温度不均匀性,提高电机的电气性能指标。最大的特点是消除扁铜线电枢绕组端部过桥线,只剩下电源引出线和星点连接线,简化端部异形线的结构布局,减少电机绕组端部空间尺寸,并且非引出线端U型线等节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领域,尤其涉及交流电机领域,特别是一种改进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当每槽导体数N=4层时,往往三相绕组选用的连接方式是:1、2层构成一条支路(内层),3、4层为另外一条支路(外层),两条支路并联连接,这样两条支路间容易存在不平衡,导致两条支路温度分布不均、内层比外层绕组温度高的问题。
从电机波绕组原理可知,每槽导体数N=2层时,每条支路均有3条过桥线、1个星点连接、3根电源引出线。现有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机,当每槽导体数N=4层时,两条支路并联连接时,两条支路一共有6条过桥线、2个星点连接、6根电源引出线,且这些异型线存在分布集中、结构布线复杂、量产工艺性不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所述的这种改进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三相绕组两条支路间温度分布不均、过桥线与星点连接线和三相引出线分布集中、布线复杂以及量产工艺性不好的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这种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包括四及以上偶数层的波绕组结构,其中,每条支路均各自由四及以上偶数层的扁铜线构成,所述的波绕组结构包括引出线端和非引出线端,所述的引出线端上设置焊接点,所述的非引出线端均为U型线,且非引出线端U型线节距均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的引出线端绕组端部采用两种不同节距连接。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扁铜线波绕组方案,从而实现当每槽导体层数N=4,6,8,10,…且并联支路为偶数时可以提高电枢绕组内、外层的均匀性,改善内外层绕组温度不均匀性,提高电机的电气性能指标。最大的特点是消除扁铜线电枢绕组端部过桥线,只剩下电源引出线和星点连接线,大大简化了端部异形线的结构布局,减少电机绕组端部空间尺寸。同时非引出线端U型线等节距,便于实现自动化插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改进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的三相绕组原理展开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改进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的三相绕组原理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改进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的每槽导体分布图。
图4是本发明的改进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的U相绕组展开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改进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的引出线端过桥线连接端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这种改进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本实施例以54槽、极对数P=6、短距Y1=8、每槽导体层数N=4为例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56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刷直流伺服电机转子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绝缘框架、定子总成及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