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串联式结构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2662.2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2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毛俊培;朱建伟;陈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10/08;B60W10/02;B60W20/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郑明辉 |
地址: | 20043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串联式 结构 混合 动力 汽车 总成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串联式结构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控制方法,当车辆静止,如发动机由空载怠速工况进入到怠速充电工况的过程中,电机可通过转速控制方式快速工作到与发动机相近转速,之后结合前端离合器,可以大幅避免发动机转速波动,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当车辆静止,发动机由怠速充电工况进入到车辆起步工况过程中,则电机先降低充电扭矩至0,之后前端离合器脱开,电机通过转速控制方式快速工作到0转速,之后变速箱结合换挡离合器,由此可以大幅缩短起步时的动力输出延迟,提高驾驶感受。本发明解决了串联式结构混合动力汽车前端离合器结合造成的发动机转速冲击以及分离时造成的动力传递延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串联式结构(电机位于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尤其是电机位于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串联式动力总成结构(简称P2结构),通常会在发动机1与变速箱4之间安装一套前端离合器3,以控制发动机的动力耦合或分离。通常电机输入轴12与前端离合器13的输出轴相连,电机输出轴13与变速箱4输入轴相连。变速箱4将电机2与发动机1传递过来的动力,并由换挡机构或换挡离合器5输出,从而驱动车辆行驶,参见图1。
通常P2结构车辆在动力电池电量较低时,需要进行怠速充电。根据当前技术,在进行怠速充电时,首先需要启动发动机,待发动机转速稳定后,再逐步结合前端离合器,以带动电机旋转。在此结合过程中,由于电机与前端离合器的转动惯量之和通常与发动机自身转动惯量量级相当或略低。因此结合过程中,如果结合速度过快,会造成发动机产生怠速不稳或严重的转速下跌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发动机熄火。而另一方面,若结合速度过慢则会增加发动机空载怠速时长,并减少电机怠速充电概率,不利于燃油经济性。同时结合过慢也会导致前端离合器滑磨时间过长,缩短前端离合器寿命。
此外,如果在怠速充电时,驾驶员有挂档行车需求,当前技术通常会先分离前端离合器,等到电机转速缓慢降至零转速后再结合换挡机构或换挡离合器,以实现平稳的动力输出。但由于电机与前端离合器存在转动惯量,致使电机由原来的怠速充电转速完全降至零转速需要较长时间(一般需要2~5秒左右)导致存在动力输出滞后与延迟。如果在电机转速未完全降至零之前直接结合换挡机构或换挡离合器,则有可能在车辆起步时形成冲击,导致起步驾驶感受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串联式结构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能较大程度降低上述工况切换时的发动机转速波动,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同时能大幅缩短起步时的动力输出延迟,从而提高驾驶感受。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串联式结构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控制方法,
当车辆静止,发动机由空载怠速工况进入到怠速充电工况;当车辆预备进入怠速充电模式时,发动机已经完成启动并处于空载怠速运转工况,此后进行如下操作:
S1、整车控制器要求电机进入转速控制模式,并输出此模式下电机目标转速,该转速可与发动机的空载怠速转速相同或接近;
S2、电机所属控制器接收到该指令后,切换至转速控制模式,并将电机的转速控制到上述目标转速;
S3、当发动机与电机的转速差为0或低于一阈值后,整车控制器要求前端离合器结合;
S4、待前端离合器结合完毕后,整车控制器要求电机进入扭矩控制模式;之后,整车控制器根据所需充电的功率计算得到电机的目标充电扭矩,并将其发送给电机所属控制器;
S5、电机所属控制器接到指令后,切换到扭矩控制模式,并将电机的实际扭矩控制到与目标充电扭矩相同,此时车辆进入怠速充电工况;
S6、整车控制器根据电机的实际控制扭矩,叠加以前端离合器的摩擦扭矩,作为怠速充电预控扭矩发送给发动机所属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26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发电机的安全怠速
- 下一篇:运输设备的控制装置以及运输设备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