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子波分解的地震道集子波拉伸校正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2569.1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8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繁昌;兰南英;桑凯恒;张佳佳;梁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校正 拉伸 参考道 子波 地震道 方法和装置 多子波 分解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 傅里叶变换 大偏移距 峰值频率 振幅信息 重构 主频 搜索 恢复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子波分解的地震道集子波拉伸校正方法和装置,先选取参考道;利用傅里叶变换计算参考道和各待校正道的峰值频率;分解参考道和各待校正道,搜索参考道和各待校正道的最佳子波;利用参考道的最佳子波对各待校正道的最佳子波进行拉伸校正;对拉伸校正后的各最佳子波进行重构,得到拉伸校正后的地震道集。本发明实现完全消除拉伸现象,使各道主频基本一致,最大程度的恢复大角度、大偏移距的高频成分以及保幅处理,为后续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分析提供准确的振幅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资源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子波分解的地震道集子波拉伸校正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动校正和偏移处理都会使大角度、大炮检距出现子波拉伸现象,子波拉伸现象使得地震数据主频、分辨率降低,不利于地震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分析,并极大影响了叠前参数反演和叠后解释的精度。由此,子波拉伸现象的校正或消除在油气勘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子波拉伸包含偏移拉伸和动校正拉伸两种类型,偏移拉伸是由于输入的射线时间间隔比对到同等的垂直空间间隔所造成的波形拉伸现象,而动校正拉伸则是由于同一子波不同点处的动校正量不同而导致的拉伸现象。两类拉伸现象产生的机理虽然不同,但校正的方法却是相同的。现有的拉伸校正方法是依据傅里叶变换的尺度变换特性,在频域利用仅与反射角有关的拉伸因子改造频谱来实现拉伸校正的。但该方法会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实际处理中往往无法获得准确的角度信息;2、利用拉伸因子改造频谱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谐波效应,导致校正后的地震道无法保持振幅不被改变,会破坏振幅随偏移距变化效应。因此,现有的子波拉伸校正方法往往存在拉伸现象无法完全消除以及保幅校正的技术问题。
叠前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不同入射角道集的频率不随角度发生变化,只是振幅随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但由于现有的子波拉伸校正方法存在无法实现拉伸完全消除、保幅校正的技术问题,仍然会影响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属性提取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对于无法实现拉伸完全消除、保幅校正的问题,尚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子波分解的地震道集子波拉伸校正方法和装置,实现完全消除拉伸现象,使各道主频基本一致,最大程度的恢复大角度、大偏移距的高频成分以及保幅处理,为后续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分析提供准确的振幅信息。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多子波分解的地震道集子波拉伸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参考道;
利用傅里叶变换计算参考道和各待校正道的峰值频率;
分解参考道和各待校正道,搜索参考道和各待校正道的最佳子波;
利用参考道的最佳子波对各待校正道的最佳子波进行拉伸校正;
对拉伸校正后的各最佳子波进行重构,得到拉伸校正后的地震道集。
进一步的,所述选取参考道包括:
选取最小偏移距地震道或最小角度地震道作为参考道;
或者,选取最小偏移距地震道和最小角度地震道的叠加道作为参考道。
进一步的,所述利用傅里叶变换计算参考道和各待校正道的峰值频率的步骤包括:
分别对参考道和各待校正道的地震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参考道和各待校正道的振幅谱最大峰值;
分别寻找参考道和各待校正道振幅谱最大峰值所对应的频率,该频率即为参考道和各待校正道的峰值频率。
进一步的,在分解参考道和待校正道之前,还建立了基本子波字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25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