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体和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66540.2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8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幸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JX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15/08 | 分类号: | B32B15/08;B32B27/06;B32B37/10;B32B3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朴秀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成型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拉深加工的金属箔和树脂层的层叠体。一种层叠体,是层叠有至少一片金属箔和至少两层树脂层的、厚度为25~500μm的层叠体,其中,各金属箔的两面与树脂层密合层叠,将依照JIS K7127:1999对层叠体进行拉伸试验时的5%标称应变中的标称应力设为σY(MPa),将依照JIS K7127:1999对层叠体进行拉伸试验时层叠体中的金属箔断裂的标称应变中的标称应力设为σb(MPa)时,60≤σY≤150、且1.4≤σb/σY成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拉深加工的金属箔和树脂层的层叠体。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了该层叠体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对地球环境问题的关心的高涨,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型汽车这种搭载了二次电池的顾及环境型汽车的普及得到推进。在这些汽车中较多是采用如下方式:通过逆变器将所搭载的二次电池产生的直流电流转换成交流电流,之后将必需的电力供应给交流马达,获得驱动力。因逆变器的转换行为等产生电磁波。另外,不局限于汽车,包括通信设备、显示器和医疗设备在内的多种电气·电子设备都会发出电磁波。
电磁波有可能引起精密设备的误操作,另外,电磁波还会成为车载的音响设备及无线设备等的接收信息的障碍。而且还担心其对人体的影响。因此,人们采取了以下对策:利用将金属板压制成型而形成的电磁波屏蔽材料包覆逆变器等电气、电子设备(例如:日本特开2003-285002号公报)。
在许多电气、电子设备中都要求轻量化,在电磁波屏蔽材料中也不例外。为了实现轻量化,希望将金属板变薄,但金属板变薄时,延展性会下降,因此在成型过程中存在着金属板断裂等课题。于是,有人提出了以下技术:通过将金属箔和树脂层交替层叠,来提高电磁波屏蔽特性、轻量特性和成型性(例如:日本特开2017-5214号公报)。
作为将金属箔和树脂层的层叠体成型的方法,有拉深加工。拉深加工是指由一片金属板成型成圆筒、角筒、圆锥等各种形状的有底容器的加工法,认为即使在压制成型中其难易度也是最高的。参照图1,在拉深加工中使用冲头10、冲模12和称作压坯料环14的金属模。在冲模平面和压坯料环面,对坯料(被成型材料)16施加规定的力(防皱力)进行夹持,在此状态下使冲头10下降,将坯料16挤入冲模孔18中,从而将坯料16成型成有底形状。
在拉深加工中,不仅是被成型材料的某一定面积伸长,被成型材料还从冲模孔周边流入而成型。容器的底面部与冲头密合受到约束,应变小,在容器侧壁部的上方,板厚因被成型材料的流入而增加。在侧壁部的下方,因施加拉伸应变,板厚减小,但与拉伸成型相比,板厚的减少小。另外,在流入的部分,当材料薄时会压曲而形成褶皱。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需要增加防皱力。增加防皱力时,金属模与被成型材料的摩擦也变大,流入阻力也变大,容易断裂。因此,在薄的被成型材料、特别是厚度为500μm以下的被成型材料中防皱力小,在容器侧壁产生褶皱,另一方面,若防皱力大,则存在着被成型材料断裂的课题,无法增加板厚。
针对该课题,存在着以下技术:通过将金属箔和树脂层层叠,在金属箔本身变薄的状态下直接提高材料强度,与此同时调整树脂层的动态摩擦系数,从而使拉深加工性提高。例如,日本专利第4580079号公报中记载着:通过在未拉伸热缩性树脂膜的表面设置高为0.1~25μm的微细凹凸,降低动态摩擦系数,提高深冲成型时的临界高度。另外,在日本专利第5474678号公报中提出了:在不锈钢箔的第1面形成热熔合性聚烯烃系树脂层,在第2面形成包含聚乙烯-氟树脂颗粒的氨基甲酸酯树脂层。通过使聚乙烯-氟树脂颗粒分散在氨基甲酸酯树脂层中以使表面的动态摩擦系数达到0.2以下,赋予了润滑性,且拉深加工性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850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521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580079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X金属株式会社,未经JX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65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膜
- 下一篇:一种新型铝塑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