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碳纤维负载光催化材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3556.8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3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洲;季邦;赵文锋;马立哲;杨培君;黄权锋;宋帅帅;许泽宇;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68 | 分类号: | B01J23/68;A23B7/1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冯炳辉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碳纤维 光催化材料 还原氧化石墨烯 聚乙烯吡咯烷酮 醋酸 溶胶凝胶法制 表面活性剂 复合光催化 水解抑制剂 氧化石墨烯 钛酸四丁酯 二氧化钛 呼吸作用 聚乙二醇 离子掺杂 三氧化钨 乙烯分解 紫外光 连接剂 氧化钨 备银 果蔬 钛源 二氧化碳 照射 自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碳纤维负载光催化材料的方法,该方法是以自制三氧化钨WO3、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醋酸、聚乙二醇为水解抑制剂和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连接剂,以活性碳纤维(ACF)为负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银离子掺杂的氧化钨/二氧化钛‑还原氧化石墨烯(Ag‑WO3/TiO2/RGO)的三元复合光催化涂层。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得的活性碳纤维负载光催化材料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将乙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有利于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藏室抗菌保鲜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活性碳纤维负载光催化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的果蔬生产大国,由于目前贮运保鲜技术条件的落后,每年都有大量的果蔬产品腐烂变质,造成巨大的浪费。腐烂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储藏过程中香蕉释放的乙烯和自身的病菌。
乙烯是采后果蔬腐败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密闭的保鲜环境中,乙烯能加快果蔬的呼吸强度,增强酶的代谢活性、加速细胞膜通透性和区格化损失,促进果实软化、蔬菜退绿,缩短果蔬贮藏品质和时间。传统的脱除乙烯的方法(如物理吸附法、高锰酸钾氧化法、减压脱除法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都有一些缺陷,己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据相关统计,现阶段我国新鲜水果的腐烂损耗率已达30%,而发达国家平均损耗率不到7%。
我国目前运用最为成熟的水果保鲜技术是冷藏技术,包括高温冷藏、低温冷藏、窖藏以及冷链运输等形式。而无论是何种保鲜技术,都需要注重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水果贮藏环境中的乙烯含量。苹果、香蕉、柿子等水果从采摘到成熟,会不断释放很多挥发性气体物质,这些物质的成分组成非常复杂,而乙烯是其中一种关键成分,虽然总量不是很大,但对水果的影响非常大。与其他激素不同的是,由于乙烯强大的催熟作用,在水果保鲜贮藏技术中,乙烯的相关调节技术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乙烯具备对水果的催熟作用以及促进呼吸酶的氧化作用,会在果蔬贮藏期间导致其品质下降,使得水果的贮藏保鲜期缩短。
清除环境中的乙烯是主要是物理吸附、氧化剂氧化、光催化氧化。其中物理吸附对有机物这类的物质吸附能力有限,容易发生解吸,其处理效果也有限。氧化剂氧化主要是采用高锰酸钾和臭氧,这两种氧化剂虽然价格便宜,容易获得,己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它们需要经常更换,而且容易造成污染,并且臭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光催化氧化法有高温催化氧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前者将温度升高到250℃左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脱出乙烯,其成本比较高,对制冷功率要求高。后者处理容易,很有市场前景。另外还有一些物理和化学相结合除去乙烯的方法。
因此,寻求更加高效、环保和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的果蔬保鲜技术显得势在必行,对水果进行保鲜及加工是必不可少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了一种活性碳纤维负载光催化材料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得的活性碳纤维负载光催化材料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将乙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有利于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活性碳纤维负载光催化材料的方法,该方法是以自制三氧化钨WO3、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醋酸、聚乙二醇为水解抑制剂和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连接剂,以活性碳纤维(ACF)为负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银离子掺杂的氧化钨/二氧化钛-还原氧化石墨烯(Ag-WO3/TiO2/RGO)的三元复合光催化涂层;其具体过程如下:
1)将钛酸四丁酯与无水乙醇按1:4~1:6的体积比混合后得到A溶液,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振荡5~10min;
2)用电子天平称取所需质量的硝酸银粉末,使得A溶液中银离子的质量比为0.05%~0.08%之间;
3)滴加冰醋酸溶液调节PH值至3~4左右,随后持续超声振荡A溶液5~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35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