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系统仿真场景下的虚拟现实交互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1609.2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1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彦浩;孙世杰;李炳男;雷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 | 分类号: | G06F3/02;G06F3/0338;G06F3/0487;G06F3/048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系统仿真 虚拟现实 手持设备 场景 交互设备 控制对象 指向 虚拟 选定状态 用户体验 可用性 灵活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仿真场景下的虚拟现实交互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利用虚拟现实交互设备中第一手持设备或第二手持设备控制所述电力系统仿真场景内虚拟控制对象的指向;利用虚拟现实交互设备中第一手持设备或第二手持设备,根据所述虚拟控制对象的指向控制所述电力系统仿真场景内各元素的选定状态,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用来解决电力系统仿真场景下的虚拟现实交互不灵活与不友好问题,提高电力系统仿真场景下虚拟现实交互的可用性与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仿真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系统仿真场景下的虚拟现实交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是电力系统的一项基础性支撑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规划、设计等领域,随着国家三纵三横骨干网的组网以及国家智能大电网的推广,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技术面临更加复杂的任务。
针对电力系统仿真计算面临的日益复杂的任务,需要有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人机交互方式。目前,在电力系统仿真场景下尚未有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传统的电力系统仿真技术仅限于数据的展示,对于数据规律的分析主要还是依靠人工进行且只能观察到少数的重要原件和切面。极大地限制了对仿真结果的利用和仿真能力的充分发挥。
随着电网结构的日益复杂,电力仿真计算场景下元素日益增多,一些元素的选定以及元素大小的控制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第一,电力系统仿真场景往往是地理接线图,随着电网结构日益复杂,线路和节点的种类日益多样,采用常规的虚拟现实交互方法往往无法准确选取目标元素,基于常规的虚拟现实交互方法,如果选取错误目标元素,则需特殊的操作才能取消此次操作。第二,在现有的电力系统仿真场景中,无法一次选取多个目标元素且无法选取多条线路或多个场站的切面进行仿真分析,导致无法多层次多角度的处理电力系统仿真计算中的相关问题,严重限制了电力系统仿真计算分析的便利性。第三,目前电力系统仿真场景内元素众多,线路复杂,相应的,标注的备注文字也繁多,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在分析计算过程中无法放大背景图和各个节点的元素,无法直观的了解各个节点的相关数值和相关属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力系统仿真场景下的虚拟现实交互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系统仿真场景下的虚拟现实交互方法及装置,其目的是解决电力系统仿真场景下在虚拟现实交互中难于进行灵活交互的问题,提高电力系统仿真场景下虚拟现实交互的可用性与用户体验,便于电力系统仿真计算工作的开展。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力系统仿真场景下的虚拟现实交互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
利用虚拟现实交互设备中第一手持设备或第二手持设备控制所述电力系统仿真场景内虚拟控制对象的指向;
利用虚拟现实交互设备中第一手持设备或第二手持设备,根据所述虚拟控制对象的指向控制所述电力系统仿真场景内各元素的选定状态;
所述选定状态包括:待选定状态和被选定状态。
优选的,根据所述虚拟控制对象的指向,利用虚拟现实交互设备中第一手持设备或第二手持设备控制所述电力系统仿真场景内各元素的选定状态,包括:
当按下任一手持设备的第一按键或第二按键时,所述虚拟控制对象的指向与电力系统仿真场景内相交的元素为待选定状态,控制虚拟控制对象指向待选定状态的元素,按下所述任一手持设备的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则该元素为被选定状态;
当按下任一手持设备的第一按键或第二按键时,所述虚拟控制对象的指向所划过的与电力系统仿真场景内相交的元素为待选定状态,按下所述任一手持设备的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控制虚拟控制对象的指向划过待选定状态的元素,则所述虚拟控制对象的指向划过的待选定状态的元素为被选定状态。
进一步的,若所述电力系统仿真场景内多个元素的选定状态为被选定状态,且该多个元素的类型相同,则选定的对象为该多个元素的切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16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