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内环境调整装置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56932.0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8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度;沈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理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4 | 代理人: | 谢华;孟湘明 |
地址: | 20003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部件 导流口 车内环境 调整装置 连通口 车内 连通 装置主体 可开启 导通 地盖 通口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车内环境调整装置及其应用,用于调整车内的环境,其包括一装置主和至少一活动部件,其中所述装置主体具有一连通口和与所述连通口导通的一导流口,其中所述连通口被与所述车内连通,其中所述活动部件被可开启地盖合于所述导流口,其中所述活动部件被开启时,所述导流口与车外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车内环境调整装置,其中所述车内环境调整装置被安装于一车辆,用于预先调整车辆内的环境,以给乘车之前的用户带来更好的乘车体验。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在我们生活中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私家车已经普及于中、高等收入家庭,将食品、货物在不同地点之间进行运输的公路运输车也被应用于货运领域。为了给车辆乘坐人提供更舒适的乘车环境,车辆上通常设置有空调、空气净化器等设备,乘车用户根据自身的体感,操作设置于车辆上的设备以将车内的环境调整至一合适的状态,而这需要用户不间断地花费精力去调配各设备,以使车内形成一较舒适的环境。
尽管用户花费精力能够将车内的环境调整至一较为舒适的状态,但是用户需要在车内进行调整,换句话说,用户无法在乘车前预先在车外操作设置于车辆上的设备以将车内的环境调整至一合适的状态,正因为存在这样缺陷,诸多乘车用户在乘坐车辆且车内形成较为舒适的环境之前,不得忍受车内外环境的差异给其带来的较差体验。比如,在炎热的夏季,车辆长时间停泊于烈日下将势必导致车内温度升高而相应地超过人体的体温,并且,由于车辆在停泊过程中,车窗、车门通常处于关闭状态,使得车内的空气十分干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进入车内,将势必使车内的环境无法适应用户。尽管通过在泊车之前打开车窗能够使车内的环境与车外的环境连通,并且能够消除车内外的温差,但是如果车窗开得太大,将无法防止不法分子在车内行窃,另外,车外的环境的空气有时污染较为严重,如果长时间打开车窗,将使得车外被污染的空气进入车内,不仅如此,被打开的车窗还无法避免雨水进入。
综上所述,现有的车辆无法在车内预先为乘车用户形成较舒适的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车内环境调整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车内环境调整装置能够预先将车内环境调整至一舒适的状态,以给乘车之前的用户带来更好的乘车体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车内环境调整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车内环境调整装置能够自动地将车内环境调整至一舒适的状态,以给乘车之前的用户带来更好的乘车体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车内环境调整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车内环境调整装置无需占据车内空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车内环境调整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车内环境调整装置同时能够用于增强车内的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车内环境调整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车内环境调整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并能够通过调整车内外的温差,进而给乘车之前的用户带来更好的乘车体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车内环境调整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车内环境调整装置能够通过调整所述车内的信号强度,进而给乘车之前的用户带来更好的乘车体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车内环境调整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车内环境调整装置能够通过调整所述车内空气的质量,进而给乘车之前的用户带来更好的乘车体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车内环境调整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车内环境调整装置能够在车内温度较高而车外温度较低时,能够通过预先将车内外连通的方式,调整车内外的温差,进而给乘车之前的用户带来更好的乘车体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车内环境调整装置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车内环境调整装置能够通过调整设置于所述车辆内的设备的方式调整车内的环境,进而给乘车之前的用户带来更好的乘车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69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