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液晶模组的多路ID/TE检测装置及多路ID/TE检测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5911.0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2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邹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00 | 分类号: | G09G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鲁力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路 液晶模组 检测器 电压跟随器 检测装置 采集 检测领域 装置建立 原有的 检测 产线 外接 节约 通讯 升级 | ||
本发明涉及液晶模组的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针对液晶模组的多路ID/TE检测装置及多路ID/TE检测器,本发明在原有的PG不变的情况下外接此装置,通过PC软件和本装置建立通讯后实现检测通过电压跟随器+DAC模块采集ID的电平;电压跟随器+GPIO采集TE的频率。最后设置的阈值以及设置的误差范围进行OK/NG判断。本发明即避免原单独PG接口GPIO引脚不足的问题,更能方便产线作业,极大提高检测效率,同时还具备升级方便,节约成本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液晶模组的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针对液晶模组的多路ID/TE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面板产品品质的要求愈加严格,需要通过对面板IC产生的ID/TE信号进行检测,以便将有缺陷的模组提前筛除,目前绝大多数客户通过万用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进行检测,操作繁琐且不便于产线作业。少部分客户通过PG接口预留的FPGA和ARM的GPIO引脚来实现,但存在引脚过少,检测精度差,与其它检查功能存在冲突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兼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在原有的PG不变的情况下外接此装置,通过PC软件和本装置建立通讯后实现检测,即避免原单独PG接口GPIO引脚不足的问题,更能方便产线作业,极大提高检测效率,同时还具备升级方便,节约成本等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针对液晶模组的多路ID/TE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MCU中央处理单元、至少一组信号传输单元;其中,
MCU中央处理单元具有至少一组ID检测引脚以及TE检测引脚,信号传输单元具有至少一组ID信号接收端口和ID信号输出端口、以及至少一组TE信号接收端口和TE信号输出端口,待检测液晶模组的ID检测引脚分别通过信号传输单元的ID信号接收及输出端口与MCU中央处理单元ID检测引脚连接;待检测液晶模组的TE检测引脚分别通过信号传输单元的TE信号接收及输出端口与MCU中央处理单元TE检测引脚连接。
2在上述的一种针对液晶模组的多路ID/TE检测装置,信号传输单元包括电压跟随器和图形信号发生器,所述图形信号发生器的若干输出检测引脚与待检测液晶模组的若干ID或TE检测引脚连接,图形信号发生器的若干输入检测引脚通过电压跟随器与MCU中央处理单元的检测引脚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针对液晶模组的多路ID/TE检测装置,所述图形信号发生器的若干检测引脚与待检测液晶模组ID或TE检测引脚一一对应连接,并通过电压跟随器与MCU中央处理单元的ID或TE检测引脚对应。
在上述的一种针对液晶模组的多路ID/TE检测装置,所述MCU中央处理单元为单片机,MCU中央处理单元的ID检测引脚为单片机的ADC引脚,MCU中央处理单元的TE检测引脚为单片机的GPIO引脚,图形信号发生器的若干检测引脚与待检测液晶模组ID或TE检测引脚一一对应连接,并通过电压跟随器与单片机的ADC或GPIO检测引脚对应。
在上述的一种针对液晶模组的多路ID/TE检测装置,还包括一个上位机,通过RS232连接协议与MCU中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上位机用于配置检测参数,检测参数包括开电通道,当前检测引脚状态,当前检测状态,以及设置判断阈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其中,开电通道包括待检测液晶模组点屏通道和ID/TE检测通道,当前检测引脚状态包括ID引脚状态和TE引脚状态;当前检测状态包括ID检测状态和TE检测状态。
在上述的一种针对液晶模组的多路ID/TE检测装置,所述单片机包括设置有信号采集单元的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设置有信号判断单元的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上位机设有控制单元的第三可编程逻辑器件。
在上述的一种针对液晶模组的多路ID/TE检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59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