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控制无检测装置的辊道启停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4764.5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8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郭秀辉;蔡森;杜芳;李超;段崇启;刘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4 | 分类号: | B22D11/14;B22D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辊道 驱动装置 启停 辊道输送 定尺切割 检测装置 启动命令 前进距离 发送 铸坯 大小关系 实时转速 输送辊道 停止命令 依靠检测 元件故障 辊道组 火切机 延迟 采集 检测 节约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无检测装置的辊道启停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辊道PLC,辊道驱动装置和辊道组;辊道PLC,用于接收火切机PLC发送的定尺切割长度L和辊道启动命令,并将辊道启动命令发送至辊道驱动装置;还用于接收辊道驱动装置采集的数据并根据各组辊道的实时转速数据,计算辊道输送铸坯前进距离Lx,再根据辊道输送铸坯前进距离Lx与定尺切割长度L的大小关系,向各个辊道驱动装置发送启动或停止命令。本发明在不依靠检测元件的情况下,不仅能实现自动控制辊道启动和停止,而且还减少了因检测元件故障等带来的输送辊道错误启停或延迟启停等问题,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辊道输送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钢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控制无检测装置的辊道启停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铸钢,简称连铸,是指把液态钢水用连铸机浇铸、冷凝,火切机切割后直接得到铸坯的工艺。在连续铸钢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辊道运输铸坯,所以,能否正常输送铸坯对整个生产流程至关重要,为保证正常输送铸坯,目前,国内大多数炼钢厂采用PLC来进行辊道启停的控制,而启动和停止均需要依靠检测装置来确定铸坯是否在辊道上,如果检测装置检测到铸坯在辊道上则可以启动后续输送辊道,否则停止后续辊道的启动。
现有炼钢厂普遍采用如编码器、接近开关、对射开关等检测元件来检测铸坯是否在辊道上,但是这些检测元件受炼钢厂内高温及水蒸气等外界条件影响比较大,如果检测元件出现检测故障或误发检测信号等,会导致输送辊道错误启停或延迟启停,不仅影响连铸机的生产节奏,甚至出现连铸机降速、辊道卧坯、连铸机停浇等事故的发生。所以,亟需开发一种不需要依靠检测装置就能够自动控制辊道启停的铸坯输送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无检测装置的辊道启停的系统及方法,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经济效益。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无检测装置的辊道启停的系统,该系统包括辊道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控制器),辊道驱动装置和辊道组;
辊道PLC,用于接收火切机PLC发送的定尺切割长度L和辊道启动命令,并将辊道启动命令发送至辊道驱动装置;还用于接收辊道驱动装置采集的数据并根据各组辊道的实时转速数据,计算辊道输送铸坯前进距离Lx,再根据辊道输送铸坯前进距离Lx与定尺切割长度L的大小关系,向各个辊道驱动装置发送启动或停止命令;
辊道驱动装置,用于接收辊道PLC发送的命令,并根据所述命令驱动所述辊道组中的辊道。
优选地,所述辊道PLC通过DP电缆分别与各辊道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各辊道驱动装置通过硬线与各辊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辊道组至少包括沿铸坯前进方向依次排列的切下辊道、连接辊道、去毛刺辊道、打号机辊道、跺板台辊道和热送辊道,相邻辊道之间的距离为1-3米,每组辊道包括6-10根辊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辊道驱动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变频器、电动机及减速机,每个变频器并行连接有多个电动机,每个电动机连接有一个减速机,每个所述减速机与一个辊子相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无检测装置的辊道启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辊道PLC接收火切机PLC发送的辊道启动命令和定尺切割长度L;
辊道PLC向切下辊道驱动装置发出正转命令,并计算辊道输送铸坯前进距离Lx;
辊道PLC根据辊道输送铸坯前进距离Lx与定尺切割长度L的大小关系向辊道驱动装置发送启动或停止命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47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