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频间断太赫兹辐射源以及对应的激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1657.7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6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于川;刘洪云;于文学;杨小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清大华科微晶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1/02 | 分类号: | H01S1/0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韩洋;陈明龙 |
地址: | 61010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发体 太赫兹波 反射体 太赫兹辐射源 宽频 晶体的 断裂 输出波长 波长 激发 供能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太赫兹波领域,特别是一种宽频间断太赫兹辐射源,其包括:激发体;反射体,所述反射体设置在所述激发体一侧;晶体,所述晶体设置在所述激发体的与所述反射体相对的一侧,所述激发体、反射体和晶体的配合满足:对激发体供能使其启动后,最终从晶体的外表面输出波长处于10u‑1000u范围内的且波形断裂为若干段的太赫兹波,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产生波长处于10u‑1000u范围内的且波形断裂为若干段的太赫兹波的太赫兹辐射源,还公开了一种宽频间断太赫兹波激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赫兹波领域,特别是一种宽频间断太赫兹辐射源。
背景技术
THz波(太赫兹波)或称为THz射线(太赫兹射线)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被正式命名的,在此以前科学家们将其统称为远红外射线。
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THz到10THz范围的电磁波,波长在0.03mm到3mm范围,介于红外线波段和毫米波之间。
从辐射波长上看,其大小在电子和光子之间,属于电子学向光子学的过渡区,处于宏观经典理论向微观量子理论的过渡区。
对太赫兹辐射波段两侧的红外技术和微波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太赫兹技术还很不完善,究其缘由是因为此波段既不完全适合用光学理论来处理,也不完全适合用微波理论来研究,而且0.03mm到3mm的波长范围,就目前来看,范围太大,而且在太赫兹波领域中,并没有明确区分出这个波长范围内的哪些范围的波长具有特别的作用。
鉴于人体某些疾病与太赫兹波密切关联,申请人发现,波长全部处于10u-1000u范围内的宽频间断太赫兹波(在不同时刻,在不同温度下该类太赫兹波在不同波长区间具备不同特性的波态,而这些波态全部处于10u-1000u这个较大的范围内,以此定义所述“宽频”,而这些波又是间断不连续的,以此定义“间断”),在医学上有重大使用效果,但是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稳定产生这种宽频间断太赫兹波的方法。
传统的产生太赫兹波的方式有两类,一是用电子学方法产生辐射源,电子学方法产生辐射源频率超过1T时,输出功率和工作效率急剧下降,寿命缩短,新型结构也受阻于微加工技术极限;二是用光学方法产生辐射源,光学方法产生辐射源虽可得到频谱范围较宽太赫兹辐射,但体积庞大昂贵、消耗大,应用受限。
这两种方式目前均存在技术缺陷,也无法同时稳定的产生我们所需的10u-1000u这个范围内间断太赫兹波(这里的“同时”一词,即理解为:产生的不是单一波束,而是从10u-1000u间断的若干段波,具备多个波峰、波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产生波长处于10u-1000u范围内的且波形断裂为若干段的太赫兹波的太赫兹辐射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宽频间断太赫兹辐射源,其包括:
激发体;
反射体,所述反射体设置在所述激发体一侧;
晶体,所述晶体设置在所述激发体的与所述反射体相对的一侧,所述激发体、反射体和晶体的配合满足:对激发体供能使其启动后,最终从晶体的外表面输出波长处于10u-1000u范围内的且波形断裂为若干段的太赫兹波(这里的段也包括波长只锁定在某一数值的太赫兹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清大华科微晶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清大华科微晶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16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室温地磁场下工作的微波激射器的调Q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激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