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柱工件上料压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28817.2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7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敏;李俊萍;王静平;王健博;卢鸿;吕涛;奚威;陶玮;李雪婷;李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张福敏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导杆套 导杆 铰接 压紧装置 圆柱工件 活塞杆 连接板 连接销 推动座 支撑柱 上料 推杆 电动推杆 加工效率 气缸缸体 上端固定 小型气缸 压紧机构 压紧效果 支撑机构 安装座 上料板 气缸 穿过 加工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柱工件上料压紧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机构和压紧机构,所述底板右侧设有安装座,所述底板中间设有四个相同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方设有顶板,所述顶板左侧设有导杆套一,右侧设有导杆套二,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前端设有推动座,所述连杆一和连杆二中间铰接,所述连杆一下端与推动座铰接,所述小型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设有连接销,所述连接销与连杆二中间铰接,所述上料板与连杆一和连杆二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缸体固定在顶板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左侧设有导杆一,右侧设有导杆二,所述导杆一穿过导杆套一,本发明结构简单,压紧效果好,保证了工件的加工精度,有效提高了工件的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件上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圆柱工件上料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制造领域中,对于圆柱工件的夹紧传统上都是通过手动的夹紧装置进行夹持固定,但是夹紧费力,效率低。
在一些批量生产线的检测设备上,需要对具有圆柱表面的工件或试件进行快速夹紧和松开,其特点是所需夹紧力并不很大,不能损伤被夹工件表面,直径不变或变化范围较小,且并要求不严格定心,但要求夹紧松开操作快速便捷。目前传统的夹紧装置是采用具有剖分夹套的螺钉直接夹紧方式,其结构简单,但是需要应用扳手工具进行夹紧或松开,并且扳手往往要扳转多次才能夹紧和松开,效率不高。因此开发一种无需附加工具且夹紧和松开快速的圆柱面夹具对于生产效率要求高的场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圆柱工件上料压紧装置,压紧效果好,保证了工件的加工精度,有效提高了工件的加工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圆柱工件上料压紧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机构和压紧机构,所述底板右侧设有安装座,所述底板中间设有四个相同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方设有顶板,所述顶板左侧设有导杆套一,右侧设有导杆套二,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电动推杆、连杆机构和上料板,所述电动推杆本体固定在安装座上,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前端设有推动座,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一、连杆二和小型气缸,所述连杆一和连杆二中间铰接,所述连杆一下端与推动座铰接,所述小型气缸的缸体下端与推动座铰接,所述小型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设有连接销,所述连接销与连杆二中间铰接,所述上料板与连杆一和连杆二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气缸和压紧杆,所述气缸缸体固定在顶板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左侧设有导杆一,右侧设有导杆二,所述导杆一穿过导杆套一,所述导杆二穿过导杆套二,所述压紧杆共有两排,且并列固定在连接板上。
优选的,所述上料板上设有两组V型放料槽。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有挡料板,且挡料板的高度大于上料板的最高上升高度。
优选的,所述连杆二下端设有滑轮,且滑轮与连杆二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紧杆上部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压紧杆下端设有压紧头,所述压紧头下端设有V型压紧槽。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通过电动推杆将连杆机构推动向前和小型气缸的活塞杆伸长向前将前端铰接的连杆二推动张开,从而使得连杆机构升高带动上料板升起,将上料板升到特定的位置后,电动推杆和小型气缸均保持稳定,上料板上表面设置有V型放料槽,可防止圆柱形工件在压紧过程中向两边滚动,连杆二的下端的滑轮有效保证了连杆机构向前移动过程中稳定性,将放料区移动到压紧机构的正下方,每个压紧杆对应压紧一个放置在V型放料槽中的圆柱形工件,气缸的活塞杆伸长带动连接板向下压紧,将圆柱形工件压紧后,便于圆柱形工件在之后的加工过程中避免发生转动,影响加工效果,为了防止压紧杆在压紧的过程中产生刚性冲击,在压紧杆上部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可有效的减弱压紧杆与圆柱形工件接触压紧过程中产生的冲击,有效保护工件不受损坏,整个装置结构稳定,压紧效果好,保证了工件的加工精度,有效提高了工件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88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