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鹊肾树根部分离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强心苷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27613.7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8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冯锋;柳文媛;缪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J19/00 | 分类号: | C07J19/00;A61K31/704;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根 部分 具有 肿瘤 活性 强心 化合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如式I结构所示的强心苷类化合物,R1独立的选自C1‑C2烷基、C1‑C2醛基、C1‑C2羧基,R2独立的选自R3独立的选自羟基、氢,R4选自氢、OAc。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强心苷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肿瘤为白血病、胃癌、肺癌、乳腺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强心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强心苷类药物是一类对心肌有显著兴奋作用的苷类化合物,是目前治疗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常用药物。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有文献报道强心苷药物,如地高辛、洋地黄毒苷和毒毛花苷能够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随后的研究发现,强心苷能够选择性抑制人类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但对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因此,强心苷很有可能成为一类新型的肿瘤治疗药物。
鹊肾树(Streblus asper Lour.)为桑科鹊肾树属植物,属于乔木或灌木,树皮深灰色,粗糙;小枝被短硬毛,幼时皮孔明显,叶革质,椭圆状倒卵形或椭圆形,花期2-4月,果期5-6月。鹊肾树产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南部(思茅至西双版纳,河口、金平),常生于海拔200-950米林内或村寨附近,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不丹、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分布。鹊肾树常见于印度传统医药中,我国傣药也有提及,具有多种药用疗效:根部可用于治疗肠炎、鼻炎、癫痫、肥胖和解毒,根皮可用于治疗高热、痢疾、牙疼,叶子可防蚊虫叮咬等等。目前发现鹊肾树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挥发油、脂肪酸、木脂素及强心苷,其中根部具有丰富的强心苷。因而,本发明对鹊肾树根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分离得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三种从鹊肾树根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如式I结构所示的强心苷类化合物:
其中,R1独立的选自C1-C2烷基、C1-C2醛基、C1-C2羧基,R2独立的选自R3独立的选自羟基、氢,R4选自氢、OAc。
R1=CHO,R2=R3=OH,R4=H,即毒毛旋花子苷元-3-O-α-L-鼠李吡喃糖-(1→4)-6-去氧-β-D-阿洛吡喃糖苷;
R1=CH3,R2=R3=H,R4=OAc,即5β-氢-14β-羟基-16β-乙酰基-强心甾-20(22)-烯-3-O-6-去氧-2,3-二甲氧基-β-D-半乳吡喃糖苷;
R1=COOH,R2=R3=OH,R4=H,即5β-羟基-强心甾-20(22)-烯-19-羧基-3-O-6-去氧-2,3-二甲氧基-β-D-葡萄吡喃糖苷。
发明人研究表明本发明所述的强心苷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包括人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人胃癌细胞AZ521、非小细胞肿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SK-BR-3等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强心苷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肿瘤为白血病、胃癌、肺癌、乳腺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76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人参皂苷F3的方法
- 下一篇:制备双缩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