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炼致密油的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27310.5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9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于心玉;郭万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多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9/08 | 分类号: | B01J29/08;B01J29/03;B01J35/10;C10G11/18;C10G11/05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张玉琳 |
地址: | 2747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致密 催化裂化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炼致密油的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在搅拌条件下,向水中加入第一分子筛组分、第二分子筛组分、改性拟薄水铝石、拟薄水铝石混合得到浆液,向得到的浆液中加入盐酸进行胶溶,搅拌30分钟后,再依次加入粘土、粘结剂,混合后打浆,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催化剂微球,所得微球经550℃焙烧30分钟,在20‑80℃下用铵盐溶液洗涤至氧化钠含量小于0.20wt%,最后用去离子水淋洗催化剂微球,过滤后催化剂微球烘干,得掺炼致密油的催化裂化催化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较大的基质比表面积,在对掺炼致密油的原料油进行催化裂化反应的过程中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催化裂化活性,在对掺炼碱性氮化合物含量较高的致密油(如混合油碱性氮含量为约1200‑2000μg/g)进行催化裂化处理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转化率,且可以获得较高的汽油和柴油收率,特别是较高的轻质油如汽油收率。
本案为分案申请,原申请的发明名称为:一种掺炼致密油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原申请的申请日为: 2016-01-29,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610063454.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掺炼致密油的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流化催化裂化作为原油二次加工的重要手段,在炼油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每一微小的进步都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是催化裂化工艺的技术核心之一,它的技术进步也是流化催化裂化工艺获得最大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催化裂化工艺中, 重质馏分如减压馏分油或更重组分的渣油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 转化为液化气、 汽油、 柴油等高附加值产品。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催化裂化原料油的日益重质化、 劣质化, 掺炼其它劣质原料已成为炼厂扩大催化裂化原料来源和挖潜增效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石油加工工业中越来越重视对原油以外的其它油源加工。
致密油是一种非常规石油资源,随着美国页岩气开发技术在致密油开发中的成功应用,导致的世界油气资源生产重心西移使得美国在全球油气供应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因此,致使炼油的原料也正发生着变化。
为了充分利用来自页岩地层有成本优势的原油,美国炼油商必须解决与处理致密油相关的诸多挑战。
致密油为轻质原油,API重度平均高于常规原油,具有低的硫含量,较低的芳烃含量和较高的链烷烃含量。致密油中的镍和钒含量一般不高,而其他金属,如铁、钠、钾和钙的含量高,根据产地某些致密油的碱性氮含量也较高。
催化裂化工艺加工掺炼致密油的一个关键挑战是油中的铁含量高,铁沉积对催化剂有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伴随钙、钠、钾一起进一步加剧。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细而分散的铁氧化物颗粒会导致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玻璃状”的节点。钙结合硅石、钙、碱金属和其他污染物,会形成低熔点的共融混合物,从而破坏催化剂的孔结构。另一个挑战是克服某些致密油的高碱性氮含量造成催化剂暂时失活的影响。
致密油是最近几年新兴的一种能源,关于它在催化裂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以前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页岩油的炼制做的一部分工作,多数是围绕着如何精制页岩油的品质以及如何加工的问题。例如 :US4218309提出了在页岩油生产过程中如何降低硫含量的方法。 US4142961提出先利用热处理、焦化处理页岩油,再对其液体烃产品进行加氢处理的加工方法。US4238320介绍利用加氢方法先降低氮含量,再用离子交换树脂对页岩油进行进一步脱氮的方法。US4344840是提出了在多级反应器中对页岩油进行加氢裂化和加氢精制生产航煤和柴油的方法。 CN101067089A提出了一种页岩油先经加氢处理得到加氢生成油,加氢生成油分离为加氢重油和轻质产品, 加氢重油经催化转化后得到干气、 液化气、 汽油、 柴油和催化重油, 柴油可返回到加氢处理步骤的加工方案。这些专利未涉及炼制这种页岩油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多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多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73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