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三元共聚物阻垢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25003.3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0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金峰;林亚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特信钢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06 | 分类号: | C08F220/06;C08F222/06;C08F226/10;C02F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垢剂 制备 三元共聚物 重量份 乙烯基吡咯烷酮 丙烯酸 顺丁烯二酸酐 工业生产过程 自由基水溶液 造纸工业 重量份配比 海水淡化 设备表面 无机盐类 石油开采 结垢 聚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三元共聚物阻垢剂的制备方法,以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水溶液聚合方法制备出三元共聚物阻垢剂,其所用原料按以下重量份配比:顺丁烯二酸酐7~9重量份,丙烯酸20~24重量份,N‑乙烯基吡咯烷酮4~6重量份。本发明制备的阻垢剂用于防止石油开采、造纸工业、海水淡化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无机盐类在设备表面结垢问题,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三元共聚物阻垢剂,属工业水处理剂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用水以及油田采油过程中,阻垢剂具有重要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工业用水,其中,冷却水约占60%~70%,节约冷却水对保护水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节约冷却水的主要方法是循环利用冷却水,提高浓缩倍率,而循环使用会使水质变差,设备更容易结垢,从而影响了热传导,更有可能出现爆炸事故。据Steinhagen等的报导,90%的换热设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结垢问题。阻垢剂的使用是当前控制垢形成的常用方法。
阻垢剂主要有磷系和聚羧酸两大类。有机膦阻垢剂对多种垢有阻垢效果,但其中的磷元素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聚羧酸类阻垢剂主要针对钙垢,阻垢性能单一,如丙烯酸(AA)-顺丁烯二酸酐(MA)共聚物。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具有内酰胺结构,其中的O、N原子为配位原子,使其对某些金属有配位能力。本发明以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为原料,通过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三元共聚物,用于防止石油开采、造纸工业、海水淡化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无机盐类在设备表面结垢问题,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三元共聚物阻垢剂的制备方法,该阻垢剂能有效防止石油开采、造纸工业、海水淡化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无机盐类在设备表面结垢现象,进而维持金属设备传热效果。
一种新型三元共聚物阻垢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1.65~2.59重量份引发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分别溶于2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备用。将7~9份顺丁烯二酸酐、60~80重量份去离子水置于反应釜中,加入上述配制引发剂的一半后充分搅拌溶解。将溶液加热升温至70℃,向混合溶液中分别加入20~24重量份用碱性试剂中和后的丙烯酸、4~6重量份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剩下的一半引发剂,80min内滴加完毕,升温95 ℃并恒温反应2h,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到三元共聚物溶液。将溶液用甲醇多次沉析、减压抽滤后于50 ℃下恒温真空干燥12 h,将得到的粉末状产物转移至捏合机中,加入16重量份纳米复合晶体,在70℃~90℃下以285~335RPM转速捏合6~10分钟,出料,得到产物三元共聚物阻垢剂。
有益效果:本发明以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三元共聚物阻垢剂,由于所使用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上N原子具有孤对电子,N原子对带正电的Sr2+、Ba2+有配位作用,导致Sr2+、Ba2+在水中溶解度增大,从而提高了阻垢率。而加入的莫来石晶须具有一定的吸附特性,能够较多地聚集水中的钙钡离子。该聚合物阻垢剂能在金属的导热面上成膜,并与金属表面上的垢层结合,膜破裂就会将与其结合的垢层带离导热面,而这种膜会不停地在导热面上进行再生与破裂,从而抑制了表面上垢层的形成与生长。此外,晶体生长时共聚物分子可吸附在了晶体的表面,使晶体产生了缺陷,导致了晶体宏观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生成的垢更加容易从设备表层脱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特信钢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特信钢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50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