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15121.6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56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罗勇;黄上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杨冬梅;张行知 |
地址: | 6117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漏 红光 感光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包括:一金属基板、一绝缘层、一感光层、一第三金属层以及一透明导电层。该绝缘层设置于该金属基板之上,而该感光层设置于该绝缘层之上。该感光层至少包括相互交错排列的复数个红色感光区块、绿色感光区块以及蓝色感光区块,且不同颜色的感光区块交界处具有一交界区。该第三金属层设置于该交界区之上,其中该第三金属层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吸光层,该吸光层用以吸收介于该金属基板与该第三金属层之间的一反射光。透明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三金属层之上。透过上述结构,第三金属层可以有效的降低透明导电层的阻抗,使得公共电压更加稳定,而吸光层的设置亦可吸收反射光,避免漏光现象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之技术涉及触控屏幕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降低感测电极阻抗以及防漏光效果之触控感光结构。
背景技术
具有触控功能的电子装置在市场上非常热门,因为其能提供良好的人机互动性,让使用者得以用手指或触控笔来操作。目前触控屏幕多是采用氧化铟锡透明电极(ITO)做为感应电极,当使用者经由手指或导体触碰触控屏幕时,即可藉由手指或导体触碰触控屏幕的位置,所形成的不均匀电场而得知正确的手指或导体触碰触控屏幕的位置,进而通过电路与作业软件使屏幕显示对应的工作。
由于氧化铟锡透明电极相较于一般的金属走线仍存在有阻抗较高之问题,因此,市面上已出现于氧化铟锡透明电极下方设置金属层,以降低该透明导电层的阻抗。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设置有降低阻抗金属层的触控感光结构剖面示意图,触控感光结构10包括:一金属基板20、一绝缘层30、一感光层40、一金属层50以及一透明导电层60。其中该金属层50可以有效的降低该透明导电层60的阻抗,使得公共电压更加稳定。
然而,由于金属材质容易反射光线,漏出的光线会在该金属基板20与该金属层50之间重复反射,其中蓝光及绿光容易在反射的过程中逐渐吸收发散,而红光则因为波长较长,在反射的过程中不易被吸收发散,因此容易从屏幕边缘漏出,产生红光漏光现象(Reddish)。因此,目前的触控感光结构仍有可改良之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能有效的降低透明导电层之阻抗,同时亦不会产生漏光现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系采取以下之技术手段予以达成,其中,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包括:一金属基板、一绝缘层、一感光层、一第三金属层以及一透明导电层。该金属基板包括复数个第一金属层以及介于相邻两该第一金属层之间的复数个第二金属层。该绝缘层设置于该金属基板之上,该感光层设置于该绝缘层之上,该感光层至少包括相互交错排列的复数个红色感光区块、绿色感光区块以及蓝色感光区块,且不同颜色的感光区块交界处具有一交界区。该第三金属层设置于该交界区之上,其中该第三金属层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吸光层,该吸光层用以吸收介于该金属基板与该第三金属层之间的一反射光。透明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三金属层之上。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该吸光层为该第三金属层的金属氧化物。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该吸光层为一黑色复合材料或黑色光阻。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该吸光层为一滤光片。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该吸光层为钛金属层。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防漏红光的触控感光结构,包括:一金属基板、一绝缘层、一感光层、一第三金属层以及一透明导电层。该金属基板包括复数个第一金属层以及介于相邻两该第一金属层之间的复数个第二金属层。该绝缘层设置于该金属基板之上,感光层设置于该绝缘层之上,该感光层至少包括相互交错排列的复数个红色感光区块、绿色感光区块以及蓝色感光区块,且不同颜色的感光区块交界处具有一交界区。该第三金属层设置于该交界区之上。该透明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三金属层之上,其中,该金属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吸光层,该吸光层用以吸收介于该金属基板与该第三金属层之间的一反射光。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该吸光层对应该交界区设置,并与该第三金属层位于该金属基板上表面的同一垂直延伸在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51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