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流供电系统并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14016.0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03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胡如月;李网锁;席文兵;余波明;阚建飞;俞世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10 | 分类号: | H02J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供电系统 并列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供电系统用并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降压限流模块、控制单元、直流供电系统以及将并列到所述直流供电系统中的蓄电池组;所述降压限流模块用于降低两个电源系统间并列时的电流;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降压限流模块连接,控制单元根据降压限流模块流过的电流,调整降压限流模块的降压值,达到调整电流的作用。优点:并列装置利用微电脑控制替代人工操作,自动完成直流供电系统中的蓄电池组(小电源)并列过程,利用该装置能快速、安全地完成蓄电池并列过程,大大减轻运行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供电系统并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直流供电系统中,经常会有蓄电池组并入直流供电系统的操作。直流供电系统中蓄电池组的并列、解列是直流供电系统的重要操作,在并列时需要核对系统、待并小电源的极性;检查两个电源电压差值在限定范围内(限制并列过程的潮流方向及幅值);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才能闭合两个电源系统的联络开关,并列两个电源系统,让其成为一个统一的直流供电系统。
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电力操作电源系统(微型直流供电系统)中,在蓄电池需要维护检修时,为保障直流电源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通常需要并入一个备用蓄电池组,再退出需要维护的电池组,在维护结束后,再把蓄电池组并入直流系统,再退出备用蓄电池组。手动并列的方法是:根据直流母线(系统)电压数值,对待并列蓄电池组(小电源)进行充电,使得待并列蓄电池组的端口静置电压略高于直流母线电压,保证蓄电池组并列后,向外馈送少量电流。此时并列可保证直流母线处于安全、稳定工况,同时也便于掌握并列后的直流系统中潮流情况。但由于蓄电池组中的特性原因,导致蓄电池组的端口电压与直流母线电压无法满足并列条件。通常的方法:方法一:调整蓄电池组端口电压值,因端口电压与其载荷量关联,一般采用恒流充电可调整电压,但充到预定值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方法二:调整直流供电系统中的直流母线电压,但在一个运行的直流系统中,因系统中有一个或多个并列的蓄电池组,其母线电压更不易调整。以上二种方法,都会导致蓄电池组类的小电源并列过程繁杂,时间较长,且存在较多的误操作隐患。在不满足并列条件时强行并列时,会对直流系统造成很大的冲击,严重时会引起直流系统母线电压崩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直流供电系统并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供电系统用并列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降压限流模块、控制单元、直流供电系统以及将并列到所述直流供电系统中的蓄电池组;
所述降压限流模块用于降低两个电源系统间并列时的电流;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降压限流模块连接,控制单元根据降压限流模块流过的电流,调整降压限流模块的降压值,达到调整电流的作用;
所述直流供电系统的正极分别接并列开关K和第一并列装置投退开关Kp1的一端,并列开关K的另一端分别接蓄电池组的正极和第二并列装置投退开关Kp2的一端,第二并列装置投退开关Kp2的另一端接降压限流模块的输入端,降压限流模块的输出端接第一并列装置投退开关Kp1的另一端,降压限流模块的控制端、电压测量端、电流测量端与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降压限流模块利用半导体二极管的导通压降是个常量的特性,通过在两个电源系统加入一个有多个二极管管组成的降压单元,来降低两个电源系统间并列时的电流,调整串接二极管的数量,改变模块二端的电压差值。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主要包括微处理器、I/O电路、系统电压测量电路、待并电压测量电路、电流测量电路以及指示灯电路,所述I/O电路、系统电压测量电路、待并电压测量电路、电流测量电路、指示灯电路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并列开关、第一并列装置投退开关以及第二并列装置投退开关采用继电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40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