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委夜蛾人工饲料及其饲养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209809.3 申请日: 2018-03-14
公开(公告)号: CN108125074B 公开(公告)日: 2021-02-23
发明(设计)人: 田彩红;封洪强;张佳佳;黄建荣;李国平;邱峰;封洪云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K50/90 分类号: A23K50/90;A23K10/30;A23K10/18;A23K20/105;A23K20/163;A23K20/174;A23K20/158;A23K10/20;A23L11/30;A23L3/3508;A01K67/033
代理公司: 郑州知劲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3 代理人: 韩松
地址: 450002 河***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夜蛾 人工 饲料 及其 饲养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委夜蛾人工饲料,包括幼虫饲料和成虫补充营养液,幼虫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玉米粉200~300份、黄豆粉110~150份、小麦胚芽粉80~100份、酵母粉20~35份、山梨酸钾3~15份、琼脂5~15份、维他命3~5份、食用植物油3~10份和蒸馏水1000~1500份;还提供了所述人工饲料的简易饲养方法。本发明不仅原料易得、成本低廉、配制方便,而且存放时间久长、营养成分全面、饲养效果稳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利于大规模饲养双委夜蛾,使饲养过程变得可靠、简单、高效、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农业害虫-双委夜蛾人工饲料及其简易化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属鳞翅目,夜蛾科,委夜蛾属,主要危害玉米、蔬菜、小麦、大豆、花生、甘薯和中药材等作物,常和二点委夜蛾混合危害且食量远远大于二点委夜蛾,是我国耕作制度(麦收后免耕和铁茬播种)变革后黄淮海夏玉米田新发生的重要害虫。双委夜蛾主要啃食玉米茎基部和新生气生根,形成空洞,造成地上部分心叶萎蔫枯死,严重者,造成植株倒伏。在夏玉米产区,幼虫常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及田间作物枯枝落叶下,具有隐蔽危害的习性,一旦大面积发生,常造成缺苗断垅。因此,防治双委夜蛾保苗保产迫在眉睫。

昆虫人工饲料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目前,国内外人工饲料的报道,已经有1000多种,饲养昆虫种类近900多种。随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发展,在昆虫生理、毒理、生态、病理、微生物杀虫剂、辐射不育、化学不育、引诱剂、外激素等研究上均需用大量昆虫,以人工饲料饲养昆虫,使龄期一致、发育指标良好,能够更好的满足以上工作。双委夜蛾为近几年来新发现的农业害虫,成虫活泼,幼虫活动隐蔽,在田间难以发现,造成人工防治困难,自然饲料饲养容易污染,且难以周年饲养。因此,大量繁殖双委夜蛾,不仅为生物毒力测定提供试验材料,同时可为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虫源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双委夜蛾生物学、毒理学及遗传学奠定基础,亟待开发出双委夜蛾的人工饲料和一套简易快速的饲养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强的双委夜蛾人工饲料配方及简易快速的饲养技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委夜蛾人工饲料,包括双委夜蛾幼虫饲料,所述双委夜蛾幼虫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玉米粉200~300份、黄豆粉110~150份、小麦胚芽粉80~100份、酵母粉20~35份、山梨酸钾3~15份、琼脂5~15份、维他命3~5份、食用植物油3~10份和蒸馏水1000~1500份。

所述双委夜蛾幼虫饲料优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玉米粉220~225份、黄豆粉110~120份、小麦胚芽粉85~95份、酵母粉25~30份、山梨酸钾5~10份、琼脂5~10份、维他命3~4份、食用植物油3~8份和蒸馏水1000~1200份。

所述食用植物油优选玉米胚芽油;所述蒸馏水优选灭菌蒸馏水;所述维他命优选为维生素H。

所述双委夜蛾幼虫饲料由以下步骤制成:

(1)将所述黄豆粉在微波炉中小火加热5~10分钟(烤香),然后与所述小麦胚芽粉、玉米粉、一半量的蒸馏水一起(置于带刻度的塑料容器内,用松下手持电动搅拌器)搅拌均匀,再置于微波炉中高火加热6~8分钟,然后再次搅拌均匀,得到组分A;

(2)将所述琼脂和余量的蒸馏水混合(置于带刻度的另外一个塑料容器内,用松下手持电动搅拌器)搅拌均匀,再置于微波炉中高火加热6~8分钟,然后再次搅拌均匀,得到组分B;

(3)将所得组分A置于微波炉中进一步高火加热1~3分钟,然后再次搅拌均匀;

(4)将所得组分B置于微波炉中进一步高火加热1~3分钟(注意加热过程中不要沸腾溅出容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98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