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温控方法及新能源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5220.6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8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孔瑞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豪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48;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刘大弯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温控 方法 新能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温控方法及新能源车。用于解决现有动力电池温控不佳的问题。该动力电池包括外壳、电芯、柔性导热条和指板工具,在电芯和电芯之间的缝隙Ⅰ中、以及电芯与电池外壳内壁之间的缝隙Ⅱ中填充有成对设置的柔性导热条,柔性导热条之间的间隙处插入指板工具使得两者之间成面接触;柔性导热条包括柔性导热材料、铜管、电热丝和温度传感器,柔性导热条两端分分别延伸至电池外壳外侧,并连接导热液循环系统和电控系统。该种结构的动力电池具有优异的温控效果,可以实现对电芯保温、升温和降温的多重功效,使得电芯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可以将电池组内各电芯之间的温度差异控制在±3℃以内。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之一的动力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能源,其温控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续航里程。以18650圆柱锂电池电芯为例,每一辆电动汽车车中集成有数千枚的电芯,每次充放电过程中,电芯内部伴随着充放电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电池温度的急剧增加,温控系统是控制电芯使其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的重要手段,所以,温控系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的动力电池的散热方式主要有两种:风冷散热和水冷散热,其中水冷散热并非是使用纯水,而是使用具有防冻和防气化的导热液(特斯拉使用的为水和乙二醇的混合物)。两种散热方式中,水冷散热温控效果远远优于风冷散热,同样的,水冷散热对于密封性能、可装配性能要求也更高。
动力电池的热设计已经上升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用于解决和平衡动力电池中数千枚电芯的热量累计问题。
与其他散热机械不同的是,在动力电池的热设计中,往往需要考虑每个电芯之间的温差、平衡,考虑极冷和极热情况下电芯的有效性,考虑电芯之间的自膨胀空间和缓冲空间等,因此,在动力电池设计中,如何选择热传递介质和路线,不仅要考虑其热传递能力,还要兼顾生产中的工艺、维护操作性、优良的性价比、可装配性等。
以高端电动汽车---特斯拉电动汽车为例,其使用的铝管散热模式,其原理是,通过在电芯之间插入扁口铝管,通过在扁口铝管中流动的导热液对锂电芯产生的热量进行交换、运送,实现温控,扁口铝管的有点是强度高,缺点是,扁口铝管强度高带来的柔性低,不能与圆柱锂电芯进行面接触,而是进行线接触,这种接触方式使得扁口铝管和电芯表面之间的热交换效果较差。
但是温度控制不仅仅是简单的降温,还需要将电芯温度保持在合理的温度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如何实现电池组内部各个电芯之间的温度一致性,这是因为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耗率(每产生1kW·h的电能所消耗的热量)是不一样的,如果电芯在绝热或者高温等热传递不充分的内部环境中运行,电芯温度将会显著上升,从而导致电池组中心内部形成“热点”,电芯的一致性一旦出现问题,对于整个电池组的寿命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最终可能导致热失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及新能源车,用于解决动力电池温控效果不佳,以及如何保持电芯在工作状态下的一温度致性问题,并提供一种使用该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动力电池,包括外壳、电芯、柔性导热条和指板工具,所述电芯成经、纬方向矩阵布置,其特征在于,在电芯和电芯之间的缝隙Ⅰ中,以及电芯与电池外壳内壁之间的缝隙Ⅱ中填充有成对设置的柔性导热条,两条连续的长条型柔性导热条相对而放,在成对设置的柔性导热条之间的间隙处插入指板工具,使得所述柔性导热条与相邻的电芯之间形成面接触;
所述柔性导热条包括柔性导热材料、铜管、电热丝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铜管、电热丝和温度传感器集成在柔性导热材料内,且铜管走向与所述柔性导热条的长度方向一致;
所述柔性导热条两端分分别延伸至电池外壳外侧。
所述铜管为壁厚为0.1毫米的铜管或者扁铜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豪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豪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52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负两极均为沉积/溶解反应的铜-锰水系二次电池
- 下一篇:电池化成夹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