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温控方法及新能源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5220.6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8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孔瑞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豪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48;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刘大弯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温控 方法 新能源 | ||
1.动力电池,包括外壳、电芯、柔性导热条和指板工具,所述电芯成经、纬方向矩阵布置,其特征在于,在电芯和电芯之间的缝隙Ⅰ中,以及电芯与电池外壳内壁之间的缝隙Ⅱ中填充有成对设置的柔性导热条,且在成对设置的柔性导热条之间的间隙处插入指板工具,所述指板工具撑开并使得所述柔性导热条与相邻的电芯之间形成面接触;
所述柔性导热条包括柔性导热材料,以及集成在该柔性导热材料中的铜管、电热丝和温度传感器,且铜管走向与所述柔性导热条的长度方向一致;
所述柔性导热条两端分别延伸至电池外壳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热条的厚度在3毫米至5毫米之间,具有可压缩性,高度与电芯的高度相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热材料为硅橡胶和发泡橡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无机发泡材料。
5.新能源车,该新能源车中设置有动力电池 及动力电池散热系统,该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换热器、循环泵、空调冷凝器和驾驶舱风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括外壳、电芯、柔性导热条和指板工具,所述电芯成经、纬方向矩阵布置,在电芯和电芯之间的缝隙Ⅰ中、以及电芯与电池外壳内壁之间的缝隙Ⅱ中填充有成对设置的柔性导热条,在成对设置的柔性导热条之间的间隙处插入指板工具,使得所述柔性导热条与相邻的电芯之间形成面接触;
所述柔性导热条包括柔性导热材料,以及集成在该柔性导热材料中的铜管、电热丝和温度传感器,且铜管走向与所述柔性导热条的长度方向一致;
所述电热丝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并用于动力电池的加热;
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并用于监测动力电池内部温度;
若干所述铜管通过集束管集束后与循环泵连接,循环泵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换热器和电池散热器并形成热交换回路和风冷回路,所述换热器与电动汽车的空调冷凝器和驾驶舱风冷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板工具中每个指板的下端插入端为扁平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发泡材料。
8.动力电池温控方法,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温度传感器、动力电池、换热器、电热丝、循环泵Ⅰ、循环泵Ⅱ、电池散热器、空调冷凝器和驾驶舱风冷器,其中,所述动力电池包括电芯和柔性导热条,所述电芯成经、纬方向矩阵布置,在电芯和电芯之间的缝隙Ⅰ中、以及电芯与电池外壳内壁之间的缝隙Ⅱ中填充有成对设置的柔性导热条,所述柔性导热条中嵌有铜管、电热丝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铜管通过集束管与循环泵Ⅰ连接,循环泵Ⅰ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换热器和电池散热器,所述换热器与电动汽车的空调冷凝器和驾驶舱风冷器连接,所述电热丝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并用于动力电池的加热;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并用于监测动力电池内部温度;其特征在于,温控方法如下:
A、当动力电池内部温度高于设定的监控温度时:循环泵Ⅰ循环工作,通过铜管内流动的导热液给电芯降温;且
外界温度不高于30摄氏度时,依靠电动汽车自带的电池散热器或驾驶舱风冷器进行降温;
外界温度高于30摄氏度时,循环泵Ⅱ启动,依靠电动汽车自带的空调冷凝器或驾驶舱风冷器散热;
B、当动力电池内部温度低于设定的监控温度时:循环泵Ⅰ不工作,铜管内的导热液处于静止状态,同时,电热丝通电,通过电热丝发热给动力电池包内部进行升温,当电池包内部温度上升到预定温度后,电热丝停止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温度设定为30±3摄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豪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豪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52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负两极均为沉积/溶解反应的铜-锰水系二次电池
- 下一篇:电池化成夹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