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乘员安全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1555.0 | 申请日: | 201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2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梁强;李武涛;王飞龙;宋慧啟;吴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20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9 | 代理人: | 路宽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乘员 安全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乘员安全保护装置,包括智能化保险杠和车载电脑,智能化保险杠包括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前保险杠包括第一外边框、第一固定框、第一测速仪和缓冲杆,缓冲杆为向前凸起的弧形管结构,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第一连接块,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内部设有第一气囊,第一气囊内设有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内均填充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装置,后保险杠与前保险杠结构类似,点火装置均与车载电脑电性信号连接,本发明能够智能化判断车辆的具体速度或碰撞程度,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智能调整保险杠,极大的增大了保险杠的作用,同时实现了前后双保险,既能保护车辆前端又能保护车辆后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乘员安全保护装置。
技术背景
科技的发展带动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经的奢侈品汽车逐渐进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的汽车数量飞速增长,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每年因为车祸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严重的甚至夺走人们的生命,为更好的保证行驶安全,人们在汽车上设置保险杠,优化刹车系统,以保护汽车乘员的人身安全,但是由于人们操作具有延迟性刹车不及时,依旧不可避免的造成事故。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乘员安全保护装置,包括智能化保险杠和车载电脑,所述智能化保险杠包括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所述车载电脑固定在车体内部,前保险杠包括第一外边框、第一固定框、第一测速仪和缓冲杆,所述第一外边框为环形方框结构,第一外边框内侧左端、中部和右侧均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框,第一外边框通过安装框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框前侧均匀设有第一测速仪,所述第一测速仪与车载电脑电性信号连接,相邻两个第一固定框之间横向均匀固定多个缓冲杆;
所述缓冲杆为向前凸起的弧形管结构,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均为半环形结构,分别设在缓冲杆前后两侧,第一外壳通过密封胶层与第二外壳固定连接,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内部设有第一气囊,第一气囊由第一连接块分隔成若干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一气体发生器和第二气体发生器,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和第二气体发生器内均填充有气体发生剂,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和第二气体发生器由隔板隔开,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和第二气体发生器内部分别设有第一点火装置和第二点火装置,所述第一点火装置和第二点火装置均与车载电脑电性信号连接;
所述后保险杠包括第二固定框、第二测速仪、第二外边框和缓冲垫,所述第二固定框固定在车辆后玻璃两侧,第二固定框上均匀固定连接第二测速仪,所述第二测速仪与车载电脑电性信号连接,第二固定框下侧,缓冲垫与车辆后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垫包括第三外壳、第四外壳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均为半环形结构,第三外壳通过密封胶层与第四外壳固定连接,在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内部设有第二气囊,第二气囊由第二连接块分隔成若干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三气体发生器和第四气体发生器,所述第三气体发生器和第四气体发生器内均填充有气体发生剂,所述第三气体发生器和第四气体发生器由隔板隔开,所述第三气体发生器和第四气体发生器内部分别设有第三点火装置和第四点火装置,所述第三点火装置和第四点火装置均与车载电脑电性信号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外边框和第一固定框选用防锈处理后的钢制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多个第一测速仪和第二测速仪均单独与车载电脑电连接。
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根据不同车型安装部位,设置安装固定部位。
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杆的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与第四外壳选用高韧性复合纤维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为尼龙材料,且设有可密闭的开口。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胶层选粘结性适中的粘胶,当第一气囊或第二气囊内气体膨胀时能够撑开。
作为优选,所述气体发生剂为叠氮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15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