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屉式远程通信模块检定托盘及检测柜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1403.0 | 申请日: | 201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9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宣;唐悦;郑国权;阿辽沙·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19/44 | 分类号: | B65D19/44;B65D19/38;B65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屉 远程 通信 模块 检定 托盘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抽屉式远程通信模块检定托盘及检测柜,其中,该检定托盘包括:屏蔽壳、基座、检测部、可安装陪检本地通信模块的陪检部和可安装被检远程通信模块的被检部;其中,检测部和陪检部均设置于基座上,被检部设置于基座的外侧且与基座相连接;屏蔽壳与基座可开合的相连接,当屏蔽壳与基座相盖合时,检测部和陪检部位于屏蔽壳内且被检部位于屏蔽壳外。使用本发明中检定托盘能够根据检测任务量需求来阵列式排列组装,有效地提高检测效率,实现大规模的、批量自动化检测;同时也可避免采用人工检测受人为因素干扰影响大的问题,使得检测结果更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能计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抽屉式远程通信模块检定托盘及检测柜。
背景技术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模块包括:集中器I型远程通信单元、集中器II型远程通信单元、专变III型远程通信单元、三相智能表远程通信单元,其通信方式为无线公网,主要分为GPRS模块和4G模块,负责完成程通电能表、集中器、专变与主站之间的远程通信。
随着智能电网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的深入,智能电能表用电信息采集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大,采集通信单元作为采集设备的配件,在用电信息采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集通信单元需求巨大,且其使用范围广泛、技术方案众多,采集通信单元的资产管理一直是电网领域的薄弱环节之一,通信单元质量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采集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和智能电能表均已实现自动化全检和质量管控,但是目前通信单元随附于采集终端或电能表招标及供货,尚未进行到货全检,缺乏有效的运维管理手段和专门的自动化检测设备。
目前,通信单元在到货前的全性能检测以及到货后的抽检尚无统一规范要求,通信单元全检验收尚未实现,这就形成了实际运行通信单元质量管控的漏洞。并且,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方式对模块进行性能检测,检测项目覆盖面窄,模块检测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干扰影响大,检测结果难以保证和控制,且依靠简易的检测设备和人工操作的方式仅能适应少量样品模块检测,检测效率低,无法适应较大数量模块检测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抽屉式远程通信模块检定托盘及检测柜,旨在解决目前采用人工对模块进行检测导致的检测效率低及准确率低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抽屉式远程通信模块检定托盘,该检定托盘包括:屏蔽壳、基座、检测部、可安装陪检本地通信模块的陪检部和可安装被检远程通信模块的被检部;其中,检测部和陪检部均设置于基座上,被检部设置于基座的外侧且与基座相连接;屏蔽壳与基座可开合的相连接,当屏蔽壳与基座相盖合时,检测部和陪检部位于屏蔽壳内且被检部位于屏蔽壳外。
进一步地,上述抽屉式远程通信模块检定托盘中,屏蔽壳与基座可滑动地相连接,以使基座可相对于屏蔽壳弹出或收回。
进一步地,上述抽屉式远程通信模块检定托盘中,陪检部包括:第一插孔和第一天线对接器;其中,第一插孔和第一天线对接器均设置于基座上,并且,第一插孔和第一天线对接器相对设置,第一插孔可与陪检本地通信模块的插针相插接,第一天线对接器可与陪检本地通信模块的接头相对接。
进一步地,上述抽屉式远程通信模块检定托盘中,被检部包括:底座、远程模块对接机构和SIM卡对接器;其中,底座与基座相连接;远程模块对接机构设置于底座上,远程模块对接机构可与被检远程通信模块相对接;SIM卡对接器与底座相连接,SIM卡对接器可与被检远程通信模块的SIM插座触点相对接或相分离。
进一步地,上述抽屉式远程通信模块检定托盘中,远程模块对接机构包括:第二插孔和第二天线对接器;其中,第二插孔和第二天线对接器相对设置,第二插孔可与被检远程通信模块的插针相插接,第二天线对接器可与被检远程通信模块的接头相对接。
进一步地,上述抽屉式远程通信模块检定托盘中,SIM卡对接器与底座可转动地相连接,以与被检远程通信模块的SIM插座触点相对接或相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14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节能型便于移动和转运的钢筋运送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液晶面板包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