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量检测牛奶中β-内酰胺酶残留的荧光微球检测卡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9187.2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5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武玉香;唐世云;沈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73;G01N33/558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256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量 检测 牛奶 内酰胺 残留 荧光 | ||
1.一种定量检测β-内酰胺酶残留的检测卡,所述检测卡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吸水垫、基膜、聚酯纤维6613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6613膜上有加样区和微球区,微球区载有第一抗β-内酰胺酶单克隆抗体时间分辨荧光微球,所述基膜上设置有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所述检测线T线上包被有第二抗β-内酰胺酶单克隆抗体,质控线C线上包被有羊抗鼠IgG的抗体;所述第一抗β-内酰胺酶单克隆抗体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 C2017278的杂交瘤细胞株13E4分泌得到或保藏编号为CCTCC NO. C2017279的杂交瘤细胞株18B9分泌得到;所述第二抗β-内酰胺酶单克隆抗体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 C2017278的杂交瘤细胞株13E4分泌得到或保藏编号为CCTCC NO. C2017279的杂交瘤细胞株18B9分泌得到,所述第一抗β-内酰胺酶单克隆抗体和第二抗β-内酰胺酶单克隆抗体不同时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检测β-内酰胺酶残留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垫为吸水纸,所述基膜为硝酸纤维素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检测β-内酰胺酶残留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分辨荧光微球的粒径范围为200-600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量检测β-内酰胺酶残留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分辨荧光微球的制备是采用抗β-内酰胺酶的单抗包被醛基修饰的荧光微球,时间分辨荧光微球的悬浮保存液配方组成为pH 8.5的0.01M Tris缓冲液,内含3%蔗糖、10% 牛血清白蛋白、0. 5%聚乙二醇20000、0.1%叠氮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检测β-内酰胺酶残留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检测线T线抗体终浓度为0.5mg/mL,质控线C线终浓度0.5mg/mL;检测线T与质控线C喷膜液量都为0.5μL/cm;所述时间分辨荧光微球喷膜量为10μL/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检测β-内酰胺酶残留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检测线T线包被缓冲液配方成分为pH 7.0的0.01M Tris缓冲液,内含10% 牛血清白蛋白、0. 5%聚乙二醇20000、0.1%叠氮钠;质控线C线包被缓冲液配方成分为pH 7.0的0.01M PBS缓冲液,内含10% 牛血清白蛋白、0. 5%聚乙二醇20000、0.1%叠氮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检测β-内酰胺酶残留的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检测β-内酰胺酶残留的检测卡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模式的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所述检测卡为定量检测,检测牛奶中β-内酰胺酶残留的最低检测限为1×10-6U/mL,并且牛奶样本直接检测,无需任何样本处理过程。
8.一种牛奶中β-内酰胺酶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量检测β-内酰胺酶残留的检测卡进行检测,所述牛奶样本直接检测,无需任何样本处理过程。
9.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量检测β-内酰胺酶残留的检测卡,在牛奶检测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918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