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溃缩式转向管柱与一种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3501.6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7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马亚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柱 外套筒 溃缩 球笼 转向管柱 吸能 轴向 汽车 注塑 极限位置 能量吸收 扭转刚度 吸收碰撞 周向分布 镂空结构 镂空 剪切块 两段式 碰撞力 直筒部 筒壁 下移 安全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溃缩式转向管柱,包括管柱外套筒,所述管柱外套筒的筒壁包括直筒部和球笼部,所述球笼部为沿所述管柱外套筒的周向分布的镂空结构。镂空的球笼部可以确保管柱外套筒的扭转刚度,可适当降低管柱外套筒的轴向强度,并且,可进一步吸收碰撞能量,实现管柱二次溃缩吸能的目的。当汽车发生碰撞时,通过现有的注塑剪切块结构可以实现第一阶段的能量吸收,当管柱外套筒下移至极限位置时,其球笼部在碰撞力作用下,可以进一步轴向溃缩并吸能,从而实现两段式吸能,延长碰撞力作用于人体的时间,保证驾驶员安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可溃缩式转向管柱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溃缩式转向管柱与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发生碰撞时,为吸收部分碰撞能量,一般在转向管柱安装支架上固定有注塑剪切块,参见图1和图2,现有技术中通过注塑工艺将注塑剪切块03与管柱安装支架01固连,管柱安装支架01与管柱外套筒02焊接在一起,注塑剪切块03中心开有长形孔,安装螺栓穿过长形孔,将管柱总成与仪表盘横梁支架连接。汽车碰撞时,注塑剪切块03保持固定,管柱安装支架01与管柱外套筒02相对注塑剪切块03下移,通过剪切因注塑工艺形成的注塑销04而吸收部分碰撞能量。此类设计属于单级式吸能结构,未充分发挥管柱溃缩时对碰撞能量的吸收潜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可溃缩式转向管柱,它可以实现汽车发生碰撞时的两段式吸能,从而延长碰撞力作用于人体的时间,保证驾驶员的安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可溃缩式转向管柱的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溃缩式转向管柱,包括管柱外套筒,所述管柱外套筒的筒壁包括直筒部和球笼部,所述球笼部为沿所述管柱外套筒的周向分布的镂空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可溃缩式转向管柱中,所述球笼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直筒部的外径。
优选地,在上述可溃缩式转向管柱中,所述球笼部包括沿所述管柱外套筒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弯折的支撑条,多个所述支撑条共同形成中部凸出的笼式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可溃缩式转向管柱中,所述球笼部位于所述管柱外套筒的上段。
优选地,在上述可溃缩式转向管柱中,所述球笼部与所述直筒部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可溃缩式转向管柱中,所述直筒部为圆筒形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可溃缩式转向管柱,包括管柱外套筒,所述管柱外套筒的筒壁包括直筒部和球笼部,所述球笼部为沿所述管柱外套筒的周向分布的镂空结构。镂空的球笼部可以确保管柱外套筒的扭转刚度,可适当降低管柱外套筒的轴向强度,并且,可进一步吸收碰撞能量,实现管柱二次溃缩吸能的目的。当汽车发生碰撞时,通过现有的注塑剪切块结构可以实现第一阶段的能量吸收,当管柱外套筒下移至极限位置时,其球笼部在碰撞力作用下,可以进一步轴向溃缩并吸能,从而实现两段式吸能,延长碰撞力作用于人体的时间,保证驾驶员安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可溃缩式转向管柱的汽车。该汽车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可溃缩式转向管柱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注塑剪切块在转向管柱总成支架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注塑剪切块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管柱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35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后轮从动转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