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71642.6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90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谢亮;丁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2012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层,包括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第一电极第一线;第二电极层与第一电极层绝缘且与第一电极层在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第二电极第一线,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电极层所在的平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金属网格电极,第一电极第一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电极第一线的延伸方向相交,且两条相邻的第一电极第一线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条相邻的第二电极第一线之间的距离。本发明能够减小手指与触控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面板兼具显示与触控功能,实现触控功能的方式主要分为电阻式和电容式,其中,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又分为自容式和互容式两种。
对于互容式触控显示面板来说,是依靠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间电容的变化来实现触控检测的。当手指触摸触控显示面板的表面时,会引起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上的电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通过检测这个变化量,能够检测到是哪个驱动电极与哪个感应电极处被触摸,进而判断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摸点。
但是,当触控显示面板处于悬浮状态下,即:触控显示面板未接地,人也处于接地不良的状态下,手指触摸显示屏后,手指与驱动电极之间、感应电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对检测信号的影响变大,可能会造成检测到的信号超出正常检测范围,从而无法正常检测到触摸点。而手指与触控电极(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越小,则手指与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对检测信号的影响越大,导致悬浮状态下,触控显示面板无法正常检测到触摸点的概率增加。
因此,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降低手指与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对触控信号检测的影响,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能够降低手指与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对触控信号检测的影响,提高悬浮状态下触控点检测的准确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触控层,触控层包括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
第一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为金属网格电极,第一电极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第一电极第一线;
第二电极层,与第一电极层绝缘,且与第一电极层在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为金属网格电极,第二电极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第二电极第一线,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电极层所在的平面;
其中,第一电极第一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电极第一线的延伸方向相交,且两条相邻的第一电极第一线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条相邻的第二电极第一线之间的距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采用金属网格电极,且两条相邻的第一电极第一线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条相邻的第二电极第一线之间的距离,即第二电极上金属线的密度小于第一电极上金属线的密度,一方面,有利于减小手指与第二电极的感应面积,从而减小手指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另一方面,第一电极上金属线的密度大于第二电极上金属线的密度,可以保证触控电极上可产生触控信号的信号数量满足基本的触控信号检测需求,采用上述设计,可以降低悬浮状态下,手指与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对触控信号检测的影响,提高悬浮状态下,触控显示面板对触摸点检测的正确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16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