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及其屏蔽套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68277.3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2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新;习冰寒;刘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46;H01R13/516;H01R13/648;H01R4/4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晓辉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及其 屏蔽 | ||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连接器及其屏蔽套。连接器包括前端为插接端的壳体,壳体内设有绝缘体,所述绝缘体上套设有与壳体导电连接的屏蔽套,屏蔽套具有与绝缘体配合压紧股状电缆屏蔽线的屏蔽套弹性压紧部;和/或绝缘体上具有与屏蔽套配合压紧股状电缆屏蔽线的绝缘体弹性压紧部。使用时通过屏蔽套弹性压紧部或者绝缘体弹性压紧部使屏蔽套与股状电缆屏蔽线压紧配合,保证屏蔽套与股状电缆屏蔽线导电良好,与目前的连接器相比,本发明的连接器屏蔽套套装在绝缘体上,减小了连接器的轴向尺寸,解决了目前的连接器的屏蔽件与绝缘体沿轴向布置造成的连接器轴向尺寸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连接器及其屏蔽套。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连接器在使用时,不仅要能够与非屏蔽电缆连接使用,还要能够与屏蔽电缆连接,在与屏蔽电缆连接时,为了保证对电缆缆芯屏蔽的完整性,通常需要保证电缆的屏蔽层与连接器壳体导通。目前常用的连接方式是将电缆压接段剥线后通过线夹压接固定在连接器的壳体上,从而实现电缆的屏蔽层与壳体的导通。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2170075B、授权公告日为2013.06.1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屏蔽件及使用该屏蔽件的电连接器插头,插头包括前端为插接端的壳体,壳体的尾端设置有绝缘体和屏蔽件,绝缘体内安装有接触件,接触件上设置有供相应电缆线芯穿装的线芯穿孔,线芯穿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线芯压线孔,线芯压线孔中穿装有用于将各电缆线芯固定于对应接触件上的线芯压线螺钉。屏蔽件包括设置在绝缘体外围的屏蔽套和延伸至绝缘体后方的屏蔽层连接段,屏蔽套与壳体导电连接,其中屏蔽层连接段为瓦片板,瓦片板的凹口出设置有压板,压板与瓦片板之间设有供电缆屏蔽层安装的间隙。现场使用时,将剥好的电缆线芯分别穿装于对应的线芯穿孔中,通过线芯压线螺钉将各电缆线芯压紧固定于对应的接触件上,将电缆屏蔽层置于瓦片板中,通过压板与瓦片板将电缆屏蔽层压紧。最后将尾部附件和插头拧紧,最终实现整体插头外壳体和电缆屏蔽层的屏蔽连续性。由于瓦片板与绝缘体沿连接器轴向布置,造成连接器的轴向尺寸大的问题,另外,屏蔽件结构复杂,难以加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以解决目前的连接器的屏蔽件与绝缘体沿轴向布置造成的连接器轴向尺寸大的问题;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连接器所使用的连接器用屏蔽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技术方案为:
方案1、连接器包括前端为插接端的壳体,壳体内设有绝缘体,所述绝缘体上套设有与壳体导电连接的屏蔽套,屏蔽套具有与绝缘体配合压紧股状电缆屏蔽线的屏蔽套弹性压紧部;和/或绝缘体上具有与屏蔽套配合压紧股状电缆屏蔽线的绝缘体弹性压紧部。
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屏蔽套弹性压紧部为设置在屏蔽套上的弹爪结构,屏蔽套通过弹爪结构将股状电缆屏蔽线压装在绝缘体上。弹爪结构方便加工,并且压装股状电缆屏蔽线的效果较好。
方案3、在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弹爪结构包括设置在屏蔽套上沿屏蔽套轴向延伸的弹爪。沿屏蔽套轴向延伸的弹爪能够适应较大的变形量。
方案4,在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屏蔽套具有供绝缘体后端插入的绝缘体插口,所述弹爪的固定端靠近绝缘体插口设置,弹爪的活动端远离绝缘体插口设置,尽可能减小连接器的轴向尺寸。
方案5、在方案1至方案4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所述绝缘体上设有容纳股状电缆屏蔽线的屏蔽线容纳槽,所述屏蔽线容纳槽与屏蔽套弹性压紧部尺寸相适配以使屏蔽套弹性压紧部与屏蔽线容纳槽配合将股状电缆屏蔽线压装在屏蔽线容纳槽内。方便股状电缆屏蔽线的安装。
方案6、在方案5的基础上,所述绝缘体的后端为供屏蔽套自后向前套装至绝缘体上的屏蔽套安装端,屏蔽线容纳槽包括深槽部分和浅槽部分,深槽部分处于浅槽部分的后侧。保证对股状电缆屏蔽线的压紧效果。
方案7、在方案6的基础上,所述浅槽部分的槽深自后向前逐渐减小。保证对股状电缆屏蔽线的压紧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82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差分连接器及弯式接触件的安装结构
- 下一篇: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