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公共连接器实现的多个存储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66315.1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4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A.康斯坦廷;D.威利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特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16 | 分类号: | G06F13/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凌苗;杨美灵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总线接口 连接器 耦合到 存储设备 缓冲器 公共连接器 检测 重新编程 总线时钟 编程 连接器耦合 操作期间 系统引导 初始化 响应 | ||
使用公共连接器实现的多个存储设备。提供了一种涉及在系统引导操作期间检测被布置成实现第一总线接口协议的设备是否通过连接器耦合到系统的装置、系统和方法。总线时钟被编程为响应于没有检测到实现第一总线接口协议的设备通过连接器被耦合到系统而关闭。在总线时钟被编程为关闭之后,对缓冲器重新编程以假设连接器实现耦合到存储设备的第二总线接口协议。在对缓冲器重新编程之后,装置、系统和方法检测被布置成实现第二总线接口协议的设备是否被耦合到连接器,并且响应于设备被耦合到连接器的检测,初始化被布置成实现第二总线接口协议的设备。描述了并且要求保护其他实施例。
技术领域
在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包括通过连接器实现的对存储设备的使用的计算设备、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计算设备可以被耦合到可以在其中存储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存储设备。计算设备可以通过诸如PCIe(外围部件互连快速总线,(参见http://www.pcsig.com))之类的总线、和诸如SATA(串行ATA)驱动器(参见http://www.sata-ip.org)和NVMe(非易失性存储器快速)驱动器(参见http://www.nvmexpress.org)之类的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的多种接口与物理存储设备通信。系统设计者通常在板设计时已经预先确定存储设备和到其的连接的分配。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了实施例,所述附图未按比例绘制,其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可以指代相似的元素。
图1图示了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存储环境的实施例。
图2a-2b图示了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用于检测存储驱动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图示了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包括耦合到连接器的多个存储驱动器的系统。
图4图示了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包括耦合到连接器的存储驱动器的系统。
图5图示了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包括耦合到连接器的两个类型的存储驱动器的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在某些计算机架构中,输入/输出(IO)缓冲器可以被使用来为各种使用分配HSIO(高速IO),HSIO诸如例如USB(通用串行总线)、PCIe和SATA。可以利用用于将存储设备耦合到主板的多种存储设备连接规范,包括SATA连接器、M.2连接器和U.2连接器的混合。SATA3.0(串行ATA版本3.0规范(2009年6月发布))以6 Gb/s(吉比特/秒)或600 MB/s(兆字节/秒)操作。在M.2或U.2之上的NVMe(使用PCIe 3.0(PCI快速基本规范版本3.0(2010年11月10日发布))x4链接)以32 Gb/s或3938 MB/s操作。虽然过去的设计支持SATA连接器,但是随着性能需求增加,更多U.2和/或M.2连接器的混合已经产生以使能更高性能存储设备的使用。
最初被称为SFF-8639(企业SSD形状因子版本1.0(2011年12月20日发布))的U.2连接器,包括与SATA快速设备插头机械上相同但是通过可用引脚的不同使用提供了四个PCIe通道(lane)的连接器。用于M.2连接器的M.2规范(例如,PCI快速M.2规范版本1.0(2013年11月1日发布))提供了多达四个PCIe通道和一个逻辑SATA 3.0(6 Gbit/s)端口,并且通过相同的连接器暴露(expose)PCIe和SATA通道,因此PCIe和SATA存储设备两者可以以M.2模块的形式存在。
某些实施例涉及在系统引导操作期间检测存储设备的设备、系统和方法,包括检测实现第一总线接口协议的设备是否通过连接器耦合到系统。响应于没有检测到实现第一总线接口协议的设备通过连接器耦合到系统,那么将到连接器的总线时钟编程为关闭。在将总线时钟编程为关闭之后,对缓冲器重新编程以假设(assume)连接器实现第二总线接口协议以连接存储设备。在对缓冲器重新编程之后,如果确定实现第二总线接口协议的存储设备被耦合到连接器,那么初始化实现第二总线接口协议的存储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特尔公司,未经英特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63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