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豆甾烷-3,6-二酮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62166.1 | 申请日: | 2018-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9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J9/00 | 分类号: | C07J9/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张浠娟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豆甾烷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豆甾烷‑3,6‑二酮的制备方法,是先利用玉米黑粉菌发酵产生菌液,然后从菌液中提取和分离得到豆甾烷‑3,6‑二酮,所述发酵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肉汤培养基,所述发酵的转速为120rpm/min,所述发酵的天数为6~8天,所述发酵的接种孢子数为6x103~6x 105spore/mL,所述发酵的温度为23℃~33℃,所述发酵的起始pH值为5~9。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玉米黑粉菌发酵制备豆甾烷‑3,6‑二酮,制备周期时间控制在8天内,纯度达98.5%,实验室核算成本控制在200元/5mg;与现有制备方法相比,降低了80%的制备成本,提高了1.3%的产品纯度,且可进行大量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产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豆甾烷-3,6-二酮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豆甾烷-3,6-二酮是一种固醇类化合物,结构见图1所示,分子式:C29H48O2,分子量428.4,因为结构上没有羟基官能基,故极性偏低,易溶于石油醚、丙酮等疏水性有机溶剂。在生物活性研究上发现其有很多功效:抗骨质疏松实验: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效率达到49%[Hirokazu,K.Osteoclast-Forming Suppressive Compounds from Makomotake,Zizanialatifolia Infected with Ustilago esculenta.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6.70(11):2800-2802.];抗炎实验:能有效抑制急性发炎小鼠的水肿,从山麻杆碱萃取产物的动物实验中老鼠水肿抑制率达到50.9%[Festus,B.C.Okoye,Patience,O.Osadebe.Anti-inflammatory and membrane-stabilizing stigmastane steroidsfrom Alchornea floribunda leaves.Planta Med,010.76(2):172-177.];抗肿瘤实验:诱导癌细胞凋亡及抑制癌细胞生长活性;从裸蒴根萃取产物的肝癌细胞实验:1.Hep3B(人肝癌细胞)的IC50=41.6μg/mL;2.SMMC-7721(大鼠肝癌细胞)的IC50=75.0μg/mL[Zhang xiaoyu.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Roots of Gymnotheca chinensis.Chin J ApplEnviron Biol,2012.18(6):1014-1016.]。
豆甾烷-3,6-二酮来源主要是从天然植物中萃取,也可以先从植物中萃取得到豆固醇再经过半合成的方式获得,但随着合成步骤的增加,最终产率只有8.5%。虽然豆甾烷-3,6-二酮有许多生物活性,但现有豆甾烷-3,6-二酮的获得方式不仅耗费时间及金钱,而且产量很低,导致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及人体试验,所耗费的成本很高,至今未有学者实施开发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豆甾烷-3,6-二酮的制备步骤繁琐、成本过高等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制备豆甾烷-3,6-二酮的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豆甾烷-3,6-二酮的制备方法,是先利用玉米黑粉菌发酵产生菌液,然后从菌液中提取和分离得到豆甾烷-3,6-二酮,所述发酵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肉汤培养基,所述发酵的转速为120rpm/min,所述发酵的天数为6~8天,所述发酵的接种孢子数为6x103~6x 105spore/mL,所述发酵的温度为23℃~33℃,所述发酵的起始pH值为5~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21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