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箱盖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9097.9 | 申请日: | 2018-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7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谭敦厚;王燕;张青山;林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三合汽车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1/06 | 分类号: | C08L61/06;C08L63/00;C08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103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汽车 电池箱盖 模压成型 制备 环氧树脂 玻璃纤维布 酚醛树脂 模具预热 预浸布 铺层 脱模 浸渍 环氧改性酚醛 汽车电池箱 质量百分数 检验包装 模具清理 重量份数 电池箱 预热的 烘干 减重 修边 预浸 阻燃 模具 成型 防腐 检验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箱盖,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组分制备而成,酚醛树脂55~65份,环氧树脂35~45份,玻璃纤维布50~70份;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箱盖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与玻璃纤维布按照各自重量份数混合后经浸渍、烘干后制成预铺层,预铺层即为预浸布;(2)模具预热:将预先准备好的电池箱模具清理,后进行模具预热;(3)模压成型:将预浸布置于已预热的模具中进行模压成型,成型后脱模;(4)检验包装:脱模后产品经过修边、检验后包装。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箱盖,环氧改性酚醛预浸布,用于模压成型汽车电池箱盖,以在保证强度前提下满足阻燃、防腐及减重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箱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零部件,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安全性,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多布置在车身底板下方,有着较为残酷的安装环境。电池箱盖作为动力电池的非主要受力部件,在保证一定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其轻量化要求随之受到重视,电池箱的质量占整车质量比较大,因此减重电池箱体将有效车辆最大可行驶里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为其高强度,密度低,耐腐蚀冲击等特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采用模压工艺制作电池箱盖的方案均采用金属合金或SMC片材。
现有的电池箱盖有采用合金或钣金整体成型、SMC片材模压成型:采用全金属制作的电池箱盖将会增加整车重量,从而不能满足轻量化要求;采用SMC模压制作的复合材料电池箱盖在质量上相对金属电池箱盖可以降低20%-30%,但由于目前市场上几乎都采用的SMC片材(由短切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再相应添加填料、增稠剂等材料制成)压制成型,短切玻璃纤维整体性及强度相对网格布整体成型较低,同时不饱和聚酯树脂的阻燃性能相比酚醛树脂的阻燃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箱盖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环氧改性酚醛预浸布,用于模压成型汽车电池箱盖,以达到在保证强度性能的前提下满足阻燃、防腐及减重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箱盖,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制备而成,酚醛树脂55~65份,环氧树脂35~45份,玻璃纤维布50~70份。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箱盖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预浸布:将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与玻璃纤维布按照各自重量份数混合后经浸渍、烘干后制成预铺层,预铺层即为预浸布;
(2)模具预热:将预先准备好的电池箱模具清理,后进行模具预热;
(3)模压成型:将预浸布置于已预热的模具中进行模压成型,成型后脱模;
(4)检验包装:脱模后产品经过修边、检验后包装。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浸渍采用浸胶机浸胶,玻璃纤维布带经过浸胶槽后,经双轴辊挤掉多余胶液后经过固化炉烘干,收卷。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烘干温度为80℃、烘干时间为30min±2min。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模具预热的温度为150℃±1℃。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模压时根据设定厚度进行采取限位处理,保压固化10min±1min,高温脱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箱盖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环氧改性酚醛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网格布制成预浸布后,通过厚度计算,将相应层数预浸布放入预热的模具表面,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模压成型制品,解决了车用金属电池箱盖过重,不能轻量化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同时解决了现行SMC复合材料电池箱盖阻燃性较差、力学性能相对偏低、整体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三合汽车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三合汽车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90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