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滴鼻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7331.4 | 申请日: | 2018-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9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罗倩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倍加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A61P11/02;A61P3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3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过敏性鼻炎 滴鼻剂 五味子 野菊花 辛夷 中药制剂领域 过敏性鼻炎 薄荷 鹅不食草 中药组方 中医治疗 细辛 苍耳子 金钱草 牛蒡子 石菖蒲 质量份 麻黄 白芍 白术 白芷 柴胡 荆芥 木通 升麻 诃子 制备 防风 | ||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目的是根据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认识机理而提供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滴鼻剂药物,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木通30~80g、白芍50~150g、苍耳子80~160g、柴胡30~120g、金钱草150~650g、薄荷50~120g、麻黄30~120g、细辛30~100g、白芷30~100g、辛夷30~120g、防风50~120g、鹅不食草60~100g、五味子20~70g、石菖蒲50~100g、白术80~160g、牛蒡子50~120g、荆芥30~120g、升麻30~80g、诃子30~80g、野菊花100~160g;本发明提供的药物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滴鼻剂药物,特别是供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的滴鼻剂药物及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据有关文献资料显示: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发生的必要条件有三个:特异性抗原即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特应性个体即所谓个体差异、过敏体质;特异性抗原与特应型个体二者相遇。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可导致许多疾病和劳动力丧失。
临床表现:
变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部分伴有嗅觉减退。
1.喷嚏
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
2.清涕
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从鼻孔滴下。
3.鼻塞
间歇或持续,单侧或双侧,轻重程度不一。
4.鼻痒
大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和咽痒。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过敏性鼻炎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滴鼻剂药物,以解决过敏性鼻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过敏性鼻炎一证。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滴鼻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木通30~80g、白芍50~150g、苍耳子80~160g、柴胡30~120g、金钱草150~650g、薄荷50~120g、麻黄30~120g、细辛30~100g、白芷30~100g、辛夷30~120g、防风50~120g、鹅不食草60~100g、五味子20~70g、石菖蒲50~100g、白术80~160g、牛蒡子50~120g、荆芥30~120g、升麻30~80g、诃子30~80g、野菊花100~160g。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滴鼻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木通36~70g、白芍56~130g、苍耳子90~140g、柴胡36~105g、金钱草180~560g、薄荷56~105g、麻黄36~105g、细辛36~90g、白芷36~90g、辛夷36~105g、防风56~105g、鹅不食草70~90g、五味子26~60g、石菖蒲56~90g、白术90~140g、牛蒡子56~105g、荆芥36~105g、升麻36~70g、诃子36~70g、野菊花115~14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倍加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倍加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73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